正文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課程改革之淺見(1 / 2)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課程改革之淺見

會計審計

作者:馮永蓮

摘要:基於會計實際工作要求,現行中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與生源、就業、企業需求的矛盾日益加深,中職學校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難以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崗位實踐能力欠缺。學生不能快速勝任崗位工作,與學校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有效有緊密聯係。現通過對我校學生會計學習情況和就業情況進行分析,淺談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課程改革。

關鍵詞:會計專業;課程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的體製改革不斷深化,中職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會計政策法規改革力度加大,中職生源的變化,現行的中職會計課程設置暴露出不足之處,已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做為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校課程改革更是迫在眉睫。下麵結合我校學生會計專業學習情況和就業情況,淺析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課程改革。

一、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及弊端

1、現行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職業教育應以職業技能、崗位需求為本位,專業課程設置應與企業需求接軌,課程內容的選擇及編排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就業的實際需要,在理論知識夠用、實用的前提下,我們應該“教學生有用的,教學生能學的,教學生想學的”作為教學的工作方針,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然而,課程設置呆板欠靈活、脫離實際,一些不該學習不該設置而設置了的課程擠掉了最該學習課程時間。在目前我校會計專業設置的課程中,《審計》、《統計》、《財務管理》這三門課程是學生不能學、學不了、學了沒用的。《審計》通俗的說就是查賬,一般是諸如注冊會計師類高端人才運用的,而我們的學生可能連基本記賬流程還沒弄透徹,這無異與讓正蹣跚學步的幼兒練習百米賽跑般不宜。《統計》生澀難學且與會計業務毫無瓜藹,一個絲毫不懂《統計》的人,半點也不會防礙他成為會計精英。《財務管理》學習內容難度高,學的是對企業各種形式資金運籌管理,如籌資,投資,運營,分配等。一般為會計高端工作崗位如財務經理、財務總監類運用,可以預料學生以後在此類領域工作可能性極小。所以,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促進會計人員的發展,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複合型人才,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2、對學生穩定率的影響

乍看之下,會計專業課程設計的不足與學生穩定率牛馬不相及,但實則聯係密切。“穩定率”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能否讓學生感到“學有所成”、“能學到東西”,進而提高學校在學生心中美譽度、提高社會對學校評價,這是能否把學生留在學校關健,與“穩定率”息息相關。目前我們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及其他情況恰恰與此背道而馳,對“穩定率”有不小負麵影響。如:學生在校堅持把書念完了,工作也如願的找到了,但突然卻發現自已根本不會做。這樣的結果,對於那些生長在農村,信從老師鼓動、篤信“技能改變命運”而堅持讀完三年中專、試圖改變“麵朝黃土背朝天” 命運的學生的打擊、失望可想而知。而經學生、家長口口傳播後,對我校的社會認知、社會評價所造成怎樣負麵影響可想而知。

3、對學生就業的影響

十幾年前的中專,那是精英學生才能讀的。時至今日,初中畢業的均可讀中專,初中未畢業的也可讀,隻要願意,大字不識幾個的也可讀。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入學門檻的降低,是教育公平、社會進步的體現。但如果課程設置不合理,不該學的學,該學的不學,因循守舊、拘泥於不合時宜的框框,就會導致應該好好學、認真學、安排多點時間學的很有用的基礎性東西被擠用了時間,而不必要學的卻占耗了本不充足的學習時間。這樣,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後,很多都隻能作為普通勞動者工作在流水線上,會計專業對口就業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