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結餘的核算
(一)結餘的概念
結餘是指鄉鎮行政單位各項收入與支出相抵後的餘額。它是鄉鎮行政單位在保證完成公務活動的前提下,通過厲行節約、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而形成的結餘。鄉鎮行政單位的結餘分基本支出結餘和項目支出結餘兩部分。
(二)結餘的核算1.未實施國庫管理製度改革的單位
鄉鎮行政單位根據“結餘”會計科目設置“結餘”總賬賬戶,核算鄉鎮行政單位年度各項收支相抵後的累計餘額。該科目屬於淨資產類科目,貸方登記年終南各收入類科目轉入的收入數,借方登記年終南各支出類科目轉入的支出數。年終貸方餘額反映行政單位滾存結餘。年終結賬時,將“撥入經費”(不含預撥下年經費)、“預算外資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餘額轉人本科目的貸方,借記“撥入經費”、“預算外資金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貸記本科目;將“經費支出”(不含預撥下年經費)、“撥出經費”和“結轉自籌基建”科目的餘額轉入本科目借方,借記本科目,貸記“經費支出”、“撥出經費”、“結轉自籌基建”科目。
基本支出結餘和項目支出結餘應分別核算;年終時,應將基本支出的收支分別轉入“結餘”科目的“基本支出結餘”明細科目中;將專項收支分別轉入“結餘”科目的“項目支出結餘”明細科目中。
2.實施國庫管理製度改革的單位會計
實施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單位年終預算指標結餘及收入的確認,按財政部門要求作相關的賬務處理。
根據現行政策規定,財政直接支付年終結餘資金賬務處理時,借方登記單位本年度財政直接支付預算指標數與財政直接支付實際支出數的差額,貸方登記下年度實際支出衝減數;財政授權支付年終結餘資金賬務處理時,借方登記單位零餘額科目注銷額度數,貸方登記下年度恢複額度數。
第七節會計報表
一、會計報表概述
會計報表是反映鄉鎮行政單位財務會計狀況和預算執行結果的書麵文件,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總表、支出明細表、附表和報表說明書。有專款收支業務的,還應按專款的種類編報專項資金支出明細表。
(一)鄉鎮行政單位會計報表的編製要求
鄉鎮行政單位會計報表是根據日常核算資料,通過整理、彙總而編製的用以反映會計主體在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和預算執行情況及其結果的文件。它綜合、係統、全麵地反映了鄉鎮行政單位預算收支活動的情況。
為了充分發揮會計報表的應有作用,鄉鎮行政單位必須按照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統一規定的格式、內容和要求編製,做到數字真實、內容完整、報送及時。會計報表必須經會計主管人員和機關負責人審閱簽章並加蓋公章後上報。財政部門和上級單位對於屢催不報報表的單位,有權暫停其預算撥款或預算外資金的撥付。
(二)鄉鎮行政單位會計報表的分類
鄉鎮行政單位編製的會計報表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1)按照會計報表反映的經濟內容分類,可以分為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總表、經費支出明細表、附表和報表說明書。
(2)按照會計報表編報的時間分類,可分為月報、季報和年報。
月報,是反映行政單位截至報告月度資金活動和經費收支情況的報表。月報要求編報資產負債表和經費支出明細表。月報應在月份終了後三日報出。
季報,是分析、檢查行政單位季度資金活動情況和經費收支情況的報表,應在月報的基礎上較詳細地反映單位經費收支的全貌。各行政單位的季報,要求在月報的基礎上加報基本數字表。季報應在季度終了五日後報出。
年報(年度決算),是全麵反映年度資金活動和經費收支執行結果的報表。年度決算報表種類和要求等,按照財政部門和上級單位下達的有關決算編審規定組織執行。基本的年度報表有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總表、經費支出明細表、基本數字表和報表說明書。
(3)按編報層次分類,可分為本級報表和彙總報表。
本級報表是反映各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和資金活動情況的報表;彙總報表是各主管部門對本單位和所屬單位的報表進行彙總後編製的報表。
行政單位在報送月報、季報、年報時都應編寫報表說明書。報表說明書包括報表編製技術說明和報表分析說明。
報表技術說明主要包括:采用的主要會計處理方法,特殊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變更情況、變更原因以及對收支情況和結果的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