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好職稱服務,我們一直在路上(1 / 2)

做好職稱服務,我們一直在路上

特別策劃

2013年10月24日,遼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向社會作出十項公開承諾。其中,開通職稱評審“直通車”,對人才密集的大型企業、高新技術等企業開展上門服務,就是由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處具體踐諾實施的一項創新服務。

很快,沈陽奧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單位成為了這項新服務的第一批受益者。專家“上門”評審,使210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足不出戶”就獲得了人才評價服務。沈陽奧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葛修明由衷地感慨道:“職稱評審‘直通車’的開通,使公司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得到迅速擴充,不但提升了公司軟實力,更讓我們在與省外同行競爭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時,底氣更足了!”

如此“給力”的服務,並非源自偶然。去年,在省直機關開展創建“三型”黨支部活動中,特別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職稱處黨支部緊緊抓住建設服務型黨支部這個“牛鼻子”,著力提升黨員幹部服務意識、服務能力,使職稱評審服務工作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傾注真心,讓服務理念內化於心

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專業性極強的工作。讓服務理念植根於支部黨員心中,必須從思想上打破“因循守舊”的“怪圈”。為此,黨支部精心策劃開展了“我為職稱工作獻一策”活動。

“我認為,職稱評價的方式應該更貼近各行業人才特點,比如,工程類的應更側重對科研成果、生產實踐、技術革新和發明專利等的考評”,“對於個人申報環節,我認為應增加對學曆、論文等材料的網絡檢索,從而杜絕造假現象”,“在推薦環節,最好在基層單位成立考評小組,從而增強基層單位的責任心和推薦質量”……

著眼於增強職稱評審的公平性、客觀性和為民服務水平,支部黨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活動中,大家共提出22條新建議。這些新建議,不但蘊含著支部黨員提升工作水平的強烈意願,更體現了大家為民服務情懷的深化和升華。如今,開通職稱評審“直通車”等為民服務的新思路新措施,已經轉化為職稱處實實在在的具體工作。

圍繞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職稱處黨支部還在支部學習活動上做文章。

雖然隻有4名黨員,但在學習上,支部卻從來不含糊。僅2013年,支部集體學習就達到14次,通過重點學習《論群眾路線》《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中國職稱製度改革》等文章,積極引導黨員幹部強化黨性觀念、增強服務理念,提升業務素養。特別是針對人員少、工作相互補位多的實際,支部還建立“相互助學”製度,即支部黨員相互傳授各自負責業務知識、辦理流程等,使工作中的AB角製度得以實施,進一步方便了基層和社會群眾辦理相關業務。

伴隨著服務理念的深入人心,支部黨員的工作責任意識和質量得到進一步增強。僅去年,職稱處就高標準組織完成了全省近8萬人參加的職稱評審工作,1200餘家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崗位聘用工作以及35萬人參加的各類職稱考試。期間,各項工作運行平穩有序,沒有出現任何紕漏。

將心比心,讓服務方式更接地氣

抓服務理念深化,更要抓服務舉措落地。凝聚起共識後,職稱處黨支部開啟了讓服務更加貼近群眾的實踐新路徑。

針對有關單位參評、聘任人數多,到機關辦理審核等事宜攜帶材料量大的實際,支部黨員將心比心,及時推出了上門服務。去年以來,先後深入沈陽、大連和省直40家職稱評審辦事機構,為3.5萬人提供上門受理、審卷和審批服務,走進遼寧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等8家省直事業單位和高校,提供崗位聘用審核服務,受到了基層群眾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