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於從一名普通的財務人員坐上了財務總監的位子,享受著優厚的待遇。老張是老員工,論資曆在公司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這也養成了他居功自傲的習慣。
後來,公司陸續引進了一批新人,財務部也引進了一個名牌財經大學的畢業生。為了讓新員工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公司要求老員工要盡量幫助新人。身為財務部的負責人,老張也口口聲聲說要多幫助這位新來的員工。
但很快老張感到了一種壓力,因為這個新員工工作能力很強,除了懂財務、營銷、外語和電腦,還曾經獲得全國珠算大賽的大獎。這讓老張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別說幫助別人了,自己有時還得向這位新員工請教一些問題。經過一番計劃,老張決定對她實施“全麵遏製”政策:處處為她設置障礙,盡量不讓她接觸核心業務,甚至連電腦也不讓她碰,還美其名曰:“專人專用。”
可這也沒有難倒這位新員工,一枝筆、一把算盤,經她手的賬目照樣做得漂漂亮亮的。幾年來她忍辱負重,工作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想抹殺都抹殺不了。
相反老張自己做的一些項目卻頻頻出錯。公司新領導忍無可忍,便決定由新職員擔任公司財務總監,老張負責內務,這讓他處在了下崗的邊緣。俗話說:革命不分先後,功勞卻有大小。企業需要的是能夠解決問題、勤奮工作的員工,而不是那些曾經做出過一定貢獻,現在卻跟不上企業發展步伐的員工。
其實工作也一樣,人在工作中沒有苦勞,隻有功勞。經驗與資曆固然重要,但這並不是衡量能力的標準。有些人所自詡的10年業界經驗,不過是1 年經驗重複10次罷了。年複一年地重複一種工作,固然很熟練,但可怕的是這種重複已然阻礙了心靈的成長,扼殺了想像力與創造力。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過程,也必須經曆一定的“台階”。如果隻講資曆不看能力,就會出現論資排輩的現象。
“沒有苦勞,隻有功勞”是現代職場人應該有的工作態度,也是現代人的生存法則。資曆不是能力,不能靠資曆吃飯,否則,職場之路將越走越窄。試想一下,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階段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經濟的辦事方法,你就能不斷提升自己,就有可能被委以長遠的重任,成為組織不可或缺的人。
在工作中,有一句話常常被提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特別是那些能力不夠的、對待工作沒有盡力的人,這句話常常被用來安慰自己,也常常成為抱怨的借口。他們認為,一項工作,隻要做了,不管有沒有結果,就應該算成績。
在我們身邊,經常會聽到不少朋友存在這樣的想法,當上司交給的任務沒有成功地完成的時候,就會產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觀念,覺得管理者會諒解自己的難處,會考慮自己的努力因素。但是,實際上,沒有功勞的所謂苦勞不但消耗了自己的時間,還浪費了公共的資源!
市場隻認效率,公司隻認功勞。企業隻能創造效益,員工隻能拿出成績。假如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不好,不可能說這種產品雖然質量不好,但也是通過企業員工千辛萬苦製造出來的,顧客就將就著買去吧,消費者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
承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具有嚴重的危害性,承認苦勞就承認低效率,就導致企業員工不再積極進取,而是得過且過,這樣企業就沒有任何效益可言,沒有功勞的所謂苦勞隻能是浪費資源。
戴爾公司的核心經營原則就是靠業績說話。戴爾對業績優秀的員工一向給予獎勵。同時,給業績平平者執行的是“嚴厲的走人政策”。
戴爾對各部門、各分支機構的考核更看重最後的結果,主要包括:一是業績方麵的成果考核;二是削減成本的考核。戴爾的成果考核指標很多,有客戶忠誠度的指標考核,有投資回報率的考核等。戴爾以業績指標考核作為標準,牽引或者引導員工為結果打拚。
對結果負責,體現的是一個企業追求效率,超越自我的決心。憑業績和效益說話,才能在企業中形成良好的工作和人才環境,才能使企業不斷前進,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並日益壯大。管理者隻有要求企業員工一切看結果,憑業績和效益說話,才能在企業中形成良好的工作和人才環境,才能使企業不斷前進,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並日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