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稅務籌劃可不僅是做賬的問題:學會稅務籌劃的五種方法(1 / 3)

一、籌資節稅法

企業要進行生產、經營及投資活動,需要籌集一定數量的資金,這是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如果企業沒有資金或資金不足,就無法進行投資,無法獲得盈利,更談不上好的經濟效益和規模經濟效益。籌資節稅法是指選擇有效的籌資方式,使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大、獲得水平最高,但納稅負擔最小的一種節稅方法。目前,我國企業常用的籌資方式主要有4種:

1.自有資金。即通過在籌資活動和經營活動中形成資本公積和盈餘公積,達到資本積累,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注入更多的資金。

2.向金融機構貸款。即通過向銀行或非銀行的金融組織借貸信用資金的方式,籌集資金。

3.企業間的相互拆借或融資。即企業之間或經濟組織之間,在一方發生資金短缺或投資不足,而另一方卻有資金結餘或暫時不準備進行投資時,憑借良好的信譽關係,雙方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進行融資。

4.向社會或企業內部集資。即通過發行債券,約定按期向債權人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的方式籌集資金。

不同的籌資方式會引起不同的稅收後果,因此企業應該科學、合理、經濟、有效地利用不同的籌資方式,降低籌資成本,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減輕納稅負擔。例如,根據我國稅法規定,企業的貸款利息支出在一定範圍內可以在計算應納所得稅時作為費用扣除。而貸款、拆借和集資都存在著還本付息的問題,都可以采用利息攤入成本的方法,從而實現減少稅收支出的目的。因此,企業可以通過籌資來達到降低稅款支出的作用。

1.利用貸款節稅。該方法是指利用提高利息支付,減少企業利潤,抵消所得稅稅額。尤其是在銀行商業化以後,銀行也會出於同樣的目的,與企業達成某種協議,由銀行提高貸款利率,增大企業利息支出,同時銀行再以其他形式將獲得的高額利息返還給企業一部分或以更方便的形式為企業提供經濟擔保、貸款及其他金融服務,如及時辦理結算;縮短結算時間;滿足企業現金需要;辦理商業彙票貼現等。

2.利用企業間的資金拆借節稅。它是利用拆借資金在利息計算方麵和回收期限方麵的較大彈性,提高利息支付,減少企業利潤,抵消納稅額。我國稅收法規中規定,向社會和企業間拆借資金的利息,如果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息不得在稅前列支。所以企業為了實現避稅,隻能擴大拆借資金的計息基數,或者延長拆借資金的計算期限,相對降低資金利息,使稅後列支的利息轉化在稅前列支。

3.利用集資節稅。即利用發行債券的方式,提高債券的券麵利息率,減少計稅利潤。企業通過向員工發放債券利息,增加了企業對員工的轉移支付,既不受計稅工資標準的限製,使員工得到實惠,又可在稅前列支,減輕企業的所得稅負擔。

二、費用分配節稅法

計提折舊是對企業固定資產給予補償的基本方法,沒有折舊的提取,企業的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都不能實現。折舊作為企業的經營費用或管理費用,其大小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各期損益,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本期應納所得稅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很多,可歸納為3種:

1.直線法。也叫平均使用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平均計算使用期內各年的折舊額。

2.自然損耗法。是指按固定資產自然磨損程度計提折舊,其特點是折舊額的計提先少後多。

3.快速折舊法。是指按固定資產的有形與無形損耗和科技進步造成原有設備貶值程度,采用短於機器設備的實際使用年限的期間來計提折舊,所有折舊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完結的若幹年前就已提完。

不同的折舊方法表現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內,計入各會計期、納稅期的折舊額也會有所不同。在自然損耗法下,計入各期的折舊額前期少而後期多,從而使企業前期利潤增加而後期利潤減少,在快速折舊法下,情況正好與自然法相反。折舊方法的不同,影響到企業利潤在年度間的均衡。通常,快速折舊導致企業各年度利潤波動大,自然損耗法次之,而直線法則便於各年度企業損益的相對均衡。由此而知,若企業所得稅適用的是累進稅率,從長期看快速折舊法和自然損耗折舊法將會造成平均邊際稅率偏高,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在這方麵,直線法使企業的稅負最輕。在企業所得稅實行比例稅率的情況下,在固定資產使用期內,上述三種方法使折舊金額的總數相同,因不管利潤在何期實現,隻要利潤額不變,其應承擔的所得稅額也不變。更進一步分析會發現,同直線法相比,快速折舊滯後了納稅期,可得到遞延納稅的好處,而自然損耗法折舊則提前了納稅期,將受到提前納稅的損失。在這一點上來看,優化選擇納稅的折舊方法順序應是:快速折舊法、直線折舊法、自然損耗折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