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產品節稅法
通常情況下,國家有一些鼓動新產品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開發新產品就可得到這些優惠政策的好處。目前,企業利用新產品降低稅收支出的方式有以下3種:
1.投資低稅率產品,降低增值稅。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17%,同時也有13%的低稅率。納稅人可以從自身利益出發,充分利用稅收政策,通過改變產品結構,使企業的增值稅率由17%降到13%,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
2.改變產品所耗的原料和用途,減少消費稅。我國消費稅暫行條例隻對下列消費品征收消費稅,即:煙、酒精、化妝品、護膚護發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器,焰火鞭炮、柴油、汽油、汽車輪胎、小汽車、摩托車等11類消費品。為了加強源泉控製、防止稅款流失、減少納稅人數量,消費稅的納稅環節主要是在生產製造、進口、移交使用和委托加工提貨等,隻對銷售這一環節征收一次消費稅。因此,企業可以按照我國消費稅進行特殊調節的精神,通過改變產品所耗原料和產品用途,減少或者避免交納消費稅。
3.投資新產品,降低投資方向調節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是對在中國境內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固定資產投資額征收的一種稅。目的是貫徹國家和產業政策,控製投資方向,調整投資結構,加強重點建設,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的稅率從0到30%五檔。適用零稅率的有農、林、能源、水利、交通、原材料、通訊、地質勘探、科教、礦山開采等基礎產業的投資項目,根據稅率不同的原則,納稅人可以改變投資方向,由投資高稅率的投資項目轉向低稅率的投資項目,從而使稅收負擔降低。
四、利用轉讓定價避稅
利用轉讓定價避稅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
關聯公司企業間商品交易采取壓低定價的策略,使企業應納的流轉稅變為利潤而轉移,進行避稅。如某橡膠公司是執行高稅率產品稅公司,為減輕產品稅稅負,將自製半成品以低價賣給了執行較低產品稅的聯營公司,雖然減少了本公司的銷售收入和產品稅,但是卻使聯營廠多得了利潤,公司從中反而多得了聯營利潤,從而實現了減輕稅負的目的。
關聯公司間商品交易采取指高定價的策略,轉移收入,實現避稅。有些實行高稅率增值稅的公司,在從其低稅負的關聯公司購進產品時,有的抬高進貨價,將利潤轉移給關聯公司,這樣即可以降低所得稅負及“兩金”的上交額。然後,從低稅負的關聯公司多留的公司留利中獲取利益。
關聯公司間采取無償借款或支付預付款的方式,轉移利息負擔,以實現避稅目的。有些資金比較寬裕或貸款來源較多的公司,由於其稅負相對較重,往往采用無償借款或支付預付款的方式給其關聯公司使用。這樣,這部分資金所支付的利息全部由提供資金的公司負擔,增加了成本,減少了所得稅負及“兩金”的上交額。還有的國有企業將產品轉讓給廠辦公司經營,而長期不結算,利息卻由提供產品的公司負擔,減少了利潤,增加了集體積累留利。
關聯公司間勞務提供采取不計收報酬或不按常規計收報酬的方式,轉移收入避稅。例如,某些公司在向其關聯企業提供銷售、管理、行政或其他勞務時,不按常規計收報酬,采取或是不收,或是少收,或者是多收的策略相互轉移收入進行避稅。當對哪一方有利時就向哪一方轉移。當前尤為突出的是某些國有企業的富餘人員大量從事廠辦經濟實體或第三產業,但工資報酬僅由原公司支付,減輕了原公司所得稅負,增加了新辦公司的利潤。
關聯公司間通過有形資產的轉讓或使用,采用不合常規的價格轉移利潤進行避稅。有些公司,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將要新閑置的國有資產以不合常規的低價銷售或處理給某些關聯公司,主要是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其損失部分由公司成本負擔,減輕了所得稅負。還有的國有企業在租賃關聯企業有形資產時,以不合常規的高價支付,將高額利潤轉給關聯公司然後從中獲取個人和小集體的好處。
關聯公司間通過無形資產的轉移和使用,采用計報酬或不合常規價格轉移收入,實現避稅。有些國有企業將本企業的生產配方、生產工藝技術商標和特許權無償或低價提供給一些有關聯關係的鄉鎮企業,其報酬不通過技術轉讓收入核算,而是從對方的留利中獲取好處。這樣,既減少了稅收,又可為企業解決福利及其他方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