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國人口政策的兩次轉變(2 / 3)

韓國目前的適齡勞動力(15~64歲)比重為73.1%,高於OECD的平均值(66.6%),排名第一。分析認為,這是因為韓國在朝鮮戰爭結束後的1950年代和越南戰爭後的1970年代出現了嬰兒潮,當時出生的大部分人口目前仍屬於適齡勞動力。

世界經合組織發布最新數據顯示,韓國國民贍養一名老人的勞動年齡人口數1950年為15.79人,1997年降至10人以下,2014年5.26人。到2036年,韓國贍養一名老人的勞動年齡人口數將為1.96人,低於世界經合組織的平均值2.38人。韓國社會老齡化速度已達到世界最高水平。

根據世界經合組織預測,2030年韓國老年人比率會達到24.3%,成為繼日本、德國、意大利之後的第四大老齡化國家。而韓國的退休金製度等養老金政策遠不如其他發達國家完善,退休老人生活艱難得多。據統計,2012年.韓國老年人的貧困率為45%,遠高於OECD的平均值13.3%。

在韓國,人們很難期待悠閑的退休生活,離開工作崗位的時點也將越來越延後。2012年韓國65~69歲高齡人口參加經濟活動的比率,男女分別為53.7%和32.3%,比世界經合組織的平均比率幾乎高一倍。

三、低生育率的原因

晚婚,回避婚姻,生育意願低,是超低生育率的三大原因。

結婚年齡大大延後。20~29歲女性的未婚者1970年是34.6%,到了2010年,已經超過70%;30~34歲女性也有15%未婚。2000年,韓國女性初婚的年齡是26.5歲,2010年超過了28歲。據近幾年韓國媒體公布的數字,韓國人初婚年齡,男的在31歲、32歲,女的在28歲、29歲。隨著婦女學曆提高,就業率的上升,30歲以上的成功女性高不成低不就,越來越多地成為“剩女”,女鑽石王老五屢見不鮮。

生育年齡隨著結婚年齡提高而提高。目前,韓國30多歲的產婦比20多歲產婦多。由於養育孩子身心負擔重,職業女性往往要放棄工作。所以30多歲女性就業率遠低於20多歲女性的就業率。一對夫婦隻生一個孩子已經普遍化。

韓國保健福祉家庭部於2005年和2009年對1.211萬戶家庭進行了兩次調查。調查顯示,未婚者結婚和生孩子的意願明顯降低。有1/4的20歲以上的未婚受訪者表示“不想結婚”。10名未婚者中想要結婚的隻有7名,認為一定要孩子的隻有2名。2005年想要結婚的男性占男性總數的82.5%,而女性隻有75.7%。2009年男性和女性比率接近,分別是75.7%和73.5%。2010年4月調查,近六成未婚受訪者認為,“結不結婚都無所謂”。男女兩性準備結婚的年齡都推遲到了30歲以後。

對於子女問題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一定要孩子”的在未婚者中隻有24%。2005年調查中,有一半的調查對象認為子女是必需的。已婚女性對於子女的態度很積極。2000年10名已婚女性中有9名認為要孩子,但2005年的調查中隻有65.2%的人認為要孩子。想要孩子懷不上的比率也在增加。2005年接受不孕診斷的已婚女性比率為7.5%,2009年已高達26.2%。初婚年齡越高,不孕的可能性越大。

據2005年調查,生育率明顯下降的主要是中產階層。韓國年輕人實際生育率比意願生育率更低。韓國人口保健福利協會2014年初針對1843名全國已婚男女進行了一次低生育率問題問卷調查,結果44%的受訪者表示,最理想的子女數為3名,38.2%的人表示2名最為理想。但統計廳2013年公布的2012年平均生育率僅為1.3名。

韓國專家將導致低生育率的現象歸因於生育環境差、年輕女性受教育程度及就業率的提高、韓國國民的婚育觀念改變。

2005年,日本某媒體對韓國、美國、日本、法國、瑞典5國各1000名20~49歲的男女進行各自國家生育環境的調查。在回答諸如“你是否認為自己國家的子女養育環境良好”“是否還想要孩子”“夫妻對養育孩子的責任分擔”等問題時,韓國被訪者的回答都是最負麵的。韓國最具影響力的報紙《朝鮮日報》針對此結果,發表了“在韓國養育子女難於上青天”的社論。其中提到養育孩子成本過高、男女不平等多種因素。

盡管韓國婦女整體就業率提高並不多,1980年為42.8%,2004年為49.8%,但從就業女性年齡結構看,25~29歲的女性就業率卻從1980年的32%上升到2005年的63.7%。女性的大學升學率從1990年的30.8%上升到2013年的80%。達到了與男性80.4%持平的水平。韓國未婚女性越來越重事業輕家庭。在20~39歲女性中,“反性族”越來越多。這類女性認為,在社會上取得成功,擁有高收入比結婚生子更重要。

養兒成本高,特別是私人教育費用高,是韓國低生育率的又一重要原因。韓國是深受儒教倫理影響的東方國家,極為重視孩子的教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韓國家庭除了對孩子的學校教育投入,還為子女教育投入了巨額的“私教育費”,比例之高舉世無雙。

以2007年為例,“私教育費”占家庭教育總支出的47%,占家庭總支出的12%。韓國“私教育費”占這個國家對教育總投入的41%。據韓國教育部門的抽樣問卷調查,這年韓國77%的小學、初高中學生到課外補習班補課,每周平均10.2小時。韓聯社2011年2月6日刊發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韓國3歲以上學前兒童的99.8%接受各種方式的私人教育。

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最近發表的“韓國人子女養育費支出情況”報告顯示,2009年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父母需投入的養育費用達到約2.6204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50萬~160萬元),養育兩名子女共需要5.2408億韓元,3名則需要7.8613億韓元。對於養育子女,韓國父母給自己設定了過高的責任標準,自行提高了養育負擔,也因此拉低了生育率。

最後,韓國國民對晚年生活的擔心也降低了生育意願。人們不願意生孩子,除了孩子撫養費用高外,還有對自身養老金的擔心。如前所述,一對夫婦生兩名以上子女就要將收入的一大半用於供養孩子上學,父母基本上就要兩手空空迎接退休後的人生。這種擔心使人們對生孩子猶豫不決。20世紀80年代,韓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72.4%接受子女贍養,但2003年這一比例降至31.1%,等現在的年輕人成為老年人以後,希望孩子贍養自己恐怕已經不現實了。

韓國媒體評論道,發達國家多是高福利國家,養老福利係統完善。國家既提供子女撫養費,還保障退休後的生活。韓國普通勞動者的情況大相徑庭,工作期間隨時可能被解雇,中途領取退休金,養老保險等養老係統才剛剛起步。人們都陷入一種強迫意識,為了對不穩定的老年做準備,少生孩子來減輕撫養費和課外輔導費負擔,以準備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