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韓國政府的對策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低生育率和老齡化成了韓國政府麵臨的最棘手問題。從金大中到盧武鉉,從李明博到樸槿惠,各屆韓國政府都為提高生育率使出渾身解數。他們采取了下列措施:
1.調整人口生育政策。1994年韓國政府放棄了限製生育政策,2004年,更實行獎勵生育的人口政策。相應地,韓國出現了許多鼓勵生育的口號。如2004年,韓國家庭保健福利協會向國民征集相關口號,並請專家評頒獎。獲特等獎的口號是“爸爸,我一個人很孤獨,我想要弟妹”;金獎口號是“兩個子女比一個子女幸福,三個子女比兩個子女幸福”;銀獎口號是“多個蠟燭的光當然比一個蠟燭更明亮”;銅獎口號是“留給子女的最大遺產是兄弟姐妹”。
2.設立強有力的領導機構。2005年韓國TFR降至1.08人後,盧武鉉總統成立了低出生率及老齡化社會委員會,由總統任委員長。2008年,李明博政府設立了由保健福祉家庭部長官任委員長、10個部門長官參與的低出生率及老齡化社會委員會。為呼籲和獎勵生育,民間成立了泛國民性的“生育創造美好世界運動本部”的團體,李明博總統參加了這個市民團體的成立儀式,並現身說法,鼓勵年輕人多生孩子。他說,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韓國正控製生育,流行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嫌多的生育口號。可他和太太金潤玉女士卻在那個年代生有4個子女。當時人們都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這個時候怎麼可以生那麼多孩子呢?”他們生第三個孩子時,甚至連醫療保險都上不了。時過境遷,今天他作為總統參加這個會議,表示“我有充分的底氣說這些話”,即動員和鼓勵韓國年輕人多生育孩子。他還開玩笑地說:“我有先見之明,我覺得未來韓國可能會麵臨嚴重的低生育率的問題,所以我特意多生了幾個孩子。”李總統親自上陣鼓勵國民生育的現身說法,引起了韓國輿論的高度關注,並獲得一致喝彩。
3.出台鼓勵生育的綜合對策。2005年盧武鉉執政時,出台了《應對低生育綜合對策》,政府為向低生育率和老齡化宣戰,投入30.5萬億韓元(約合300億美元)的資金,目標是到2010年,使韓國TFR達到1.6。具體措施有:為不孕不育夫婦支援治療費;獎勵生育,給生一胎、二胎、三胎、四胎的家庭不同的獎勵;對多子女家庭提供購買或租賃住宅的優先權,如購房低息貸款;產婦90天產前產後休假工資全額由國家負擔;上調育兒休職工資;為有工作的父母親提供夜間保育服務;將80%以上的幼兒園改為全天製;政府甚至派“托兒幫手”,幫助照顧有新生嬰兒的家庭。
2010年李明博執政期間,出台了《應對低生育率與老齡化社會的第二次基本計劃》,計劃在5年時間裏累計投入78.5萬億韓元解決人口總數減少的問題。比起第一次基本計劃,預算總額增長了一倍多,尤其是針對低生育率的預算投入增長了一倍。根據這一計劃,政府逐步取消對新婚夫妻購房貸款的限製性規定,將購房貸款的受惠人群從當時的年收入3000萬韓元以下擴大到年收入3500萬韓元以下。還規定,為了保護女性員工的權益,將完善失業保險製度,並將臨時工納入失業保險的受惠範圍。計劃要求,簽約女員工使用產假時,用人單位不得把員工休產假的這段時間計入合同時間內,應順延與女員工簽訂的合同期限。
政府製定的生育獎勵裏還包括不孕夫婦體外受精手術費用增額、保育費用增額等。
《應對低生育率與老齡化社會的第二次基本計劃》還包括向65歲以上老年人發放基礎養老金,將從2010年的2.47萬億韓元增至2030年的30.3萬億韓元。醫保財政將從2008年的34萬億韓元增至2030年的81萬億韓元,其中30%用於老年人。
4.減輕家長養兒經濟負擔。針對花在孩子身上的“私教育費”過重,學費昂貴的課外輔導班是侵害民生經濟的“毒瘤”,是韓國社會的“陳年疾患”的抱怨,韓國曆屆政府都將提高及改善公共教育作為降低私“教育費用”,進而減少養兒成本的重要手段。
李明博執政期間,製定了一項方案。其中包括:將小學入學年齡從6周歲提前至5周歲,因為如果能夠提早一年將子女送入小學,那麼父母的養育負擔就將減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低生育率的問題;對多子女家庭,政府對從第三個孩子起的高考及畢業後到公共機構就業提供優惠政策;並對三名子女以上家庭的家長延長退休年齡等。
5.禁止墮胎。從2004年起,韓國政府將執行了半個世紀的“勸告墮胎”政策轉變為“杜絕墮胎”。當時韓國每年的墮胎35萬件,接近新生兒出生43萬的人數。政府認為,對這種“高妊娠,低生育”現象不能放任不管。韓國宗教界也出麵倡導反對墮胎、反對自殺、尊重生命的運動。呼籲不得歧視非婚生育媽媽,創造不墮胎的社會環境。
6.鼓勵跨國婚姻,積極引進外勞。在歐美發達國家,通常會通過鼓勵跨國婚姻,積極引進外勞來緩解人口出生率下降問題。韓國是一個強調民族單一性,講究血統純潔性的國家,以前根本不可能沿用此招緩解同樣難題。然而形勢比人強,自90年代以來,韓國進入人口低生育率階段,老齡化問題嚴重,隨之而來的是勞動力人口短缺。韓國政府因勢利導,鼓勵跨國通婚,這些年,韓國社會變化最大的是跨國婚姻家庭的大量出現。
在韓國每年30多萬件結婚登記中,有11%是跨國婚姻。在經濟較落後的農業、漁業村落,有1/3的男人娶的是外籍新娘。韓國企業則大量引進外勞。
在2005年之前韓國是人口純流出國,但從2006年開始轉變為人口純流入國,之後流入韓國的外國人數量每年都在增加。韓國國家統計廳的一位官員指出:“韓國人口能進入5000萬時代,外國人的流入居功至偉。”其中主要是填補生產人力不足的外國勞動者和為了結婚進入韓國的結婚移民者。
據統計,2004年居留在韓國的外國人人數71.8萬人,2014年,這個數字已達157萬人,10年來翻了一番。目前,居留在韓國的外國人占韓國全體人口的3.08%,其中有26萬人已加入韓國籍的跨國婚姻家庭,他們養育著15萬個混血兒孩子。上述數字說明,韓國已經步入血統多元化階段。與排斥其他民族的血統論、單一民族論不同的多元文化論,近年盛行於韓國。
這些對策能否切實扭轉韓國未來人口下降的嚴峻趨勢,仍然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