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口政策的兩次轉變
海外事
作者:詹小洪
一、韓國生育率的變化
朝鮮戰爭前的1950年,韓國人口為2000萬。戰爭結束後,韓國政府推行獎勵生育政策,加之深受“多子多福”的儒教倫理影響,在韓國人特有的“生下來反正餓不死”觀念驅使下,韓國出現了嬰兒潮,人口暴漲。1960年韓國人口達到2500萬人。這10年韓國人口年增加率為3%,每個家庭平均6.3名子女。
韓國人口密度比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還高。1961年,樸正熙軍政府認為人口暴漲會製約經濟增長,采取控製人口政策,提出“不節製生育的後果不免是乞丐”的口號;1966年,開展“3·3·35運動”,即一個婦女“生育三胎”,三年三胎最晚生育到35歲;1973年,變成了“不分男女,優育標準兩個”;到了80年代提出獨生子女政策,口號是“兩胎也多”,“一胎就可以滿足”,“我們就生一胎吧!”甚至出現“即使生一個,三千裏江山也滿員”的鼓勵不育口號。鼓勵一胎政策導致“好男胎”風氣,乃至出現溺女嬰的現象,隻好又提出“優育一個女兒比10個兒子更好”,“父母一代盼望兒子,我們一代沒有伴侶”,“以愛孕育,不分男胎女胎”的口號。韓國政府的人口政策從三個到兩個再到一個,生育控製不是個人權利,而是“國民的義務”。由於上述強製措施,韓國的人口自1970年以來增長緩慢,到1988年,年增長率降至1%,2000年為0.84%,2005年為0.48%,2010年為0.46%。總和生育率(簡稱TFR)即國家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20世紀60年代為6.3,70年代降到4.53,80年代降到2.83;90年代降到1.59,1998年降到1.47,成為低生育率國家。2001年降到1.30以下,進入了超低生育率國家。2005年創下1.08的最低紀錄。聯合國人口基金《2005年世界人口現狀》顯示,該年世界TFR平均為2.6,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的TFR分別為:1.57、2.82和4.86。韓國比發達國家的1.57還低。
2006年是“雙春年”,2007年是“金豬年”,這兩年在韓國都是喜慶年份,TFR分別反彈至1.13和1.19。2008年為1.2,2013年為1.25,在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19。排在最後的是:台灣1.17,香港1.11,新加坡0.80。
從2001年至2012年,韓國TFR持續12年低於1.3。低生育率是發達國家共同的社會問題,韓國更嚴重。韓國人口學家悲觀地預測,韓國現有人口5000萬,按照日前趨勢,2018年將是韓國人口的頂峰年,從此人口絕對數下降,到2050年總人口將縮減至4200萬人,到2100年將減少到現在的1/3,最後會導致韓國人在地球上消失。
人口不斷縮減,導致了以下現實結果。
首先是各級學校將出現招生困難。韓國小學生數量持續減少。2009年的小學生數量勉強超過70年代的一半。2009年尚有732.8萬名小學、初中、高中生,到2018年將會減少至545.7萬名,而2030年的學生數將減少至451.5萬名。2030年的中小學校學生數達不到2007年學生數的60%。這意味著每10所學校中有4所是多餘的,將有四成的老師失業。0~4歲的幼兒期人口每年遞減4%,今後銷售幼兒用品的商店和幼兒園可能陸續關門。20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新生兒出生超過100萬,韓國興建了大批大學。但是,目前每年新生兒不足45萬,當這些嬰兒進入大學的時候,50%的學校招生困難。在未來的15年裏,很多大學要麼倒閉,要麼合並。
其次兵源嚴重不足。在韓國,男子必須服兵役。照此下去,到2020年,韓國的適齡男性將非常缺乏,不能夠滿足部隊所需的人數,有人擔憂將來參軍的男丁不夠,會發生征集女性從軍的事情。
最後是對經濟造成負麵影響,勞動力短缺。目前韓國的大部分工人,都是1955—1963年嬰兒潮時代的產物,約有1600萬人,占韓國人口的34%。這個群體退休,韓國將經曆勞動力短缺的階段,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目前,平均每8名勞動人口贍養1名老人,到2025年,這一比率將達3∶1。由於領錢的人比交錢的人多,養老金赤字將會擴大,養老基金嚴重不足,會導致經濟的長期衰退。社會福利會收不抵支,年輕一代的稅負也會加重,惡性循環,動搖國家根本。
二、人口老齡化加速
與生育率下降緊密伴隨的是人口老齡化。韓國國家統計廳2013年12月9日公布,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7歲,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則為83.8歲。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1970年為3.1%,2000年7%,2005年9.3%,2011年11.4%。2014年初已達到12.2%。40年來,韓國老齡人口增加3倍,速度位於世界經合組織(OECD)之首!如果將1970年各國老齡人口的比重定為1,2013年韓國老齡人口規模增加到1970年的4倍,不但遠高於OECD平均水平(1.6倍),甚至高於日本(3.6倍)、芬蘭(2.1倍)、葡萄牙、意大利(2.0倍)、捷克、加拿大、西班牙(1.9倍)等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國家。
韓國人口年齡中位數1980年是21.8歲,1995年是29.7歲,2000年是32歲,2005年是35歲,2010年是38.1歲,預計2040年將達52.6歲。
70年代每年韓國出生嬰兒100萬名,現在每年僅44萬名,不到45年前的一半。韓國18歲以下的青少年人口在20世紀60年代為50%,2004年僅為25.1%,現在更低了。
更嚴重的是勞動者老齡化。韓國勞動者的平均年齡從1980年的28.8歲增至2013年的35歲左右。從不同年齡段勞動者所占比例看,1980年29歲以下的占60.6%,2013年減少到25%以下。而同期40歲以上勞動者所占比例則從15.8%上升為40%以上!
2013年,韓國年齡超過60歲的高齡人口的就業人數首次領先20~30歲的青年人的就業人數。
世界經合組織將15~64歲的人口定義為勞動人口,而核心勞動人口為25~49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口經濟活動最為頻繁。2010年的人口調查顯示,韓國核心勞動人口所占總人口比例從20世紀末的 50%以上下降至2010年的40.7%。
核心勞動人口減少意味著韓國經濟增長率將會下降,並給國內的消費力帶來巨大影響。韓國年輕人口減少將會導致消費力下降,市場萎縮,並逐漸改變消費模式。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消費人群,導致社會成本不斷增加,福利成本也將不斷增加,並最終影響韓國政府的財政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