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評謝靜宜《毛澤東身邊工作瑣憶》(1 / 3)

評謝靜宜《毛澤東身邊工作瑣憶》

品書齋

作者:唐少傑

謝靜宜新近出版了《毛澤東身邊工作瑣憶》一書(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1月版,以下簡稱謝書,引用隻注明頁數)。作為毛澤東身邊的機要員,毛澤東在文革後期派往某些單位擔任要員,肩負毛澤東指派任務的特殊人物的回憶錄,對於人們了解毛澤東晚年,提供了一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在文革的故鄉,出版文革參與者、經曆者、見證者的回憶性著作並非易事。最近十多年來,在海外出版的諸多文革著名人物的回憶錄,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豐富了人們對曆史的認識,推動了對文革的反思。今天能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謝書,雖然有特定的取向,也是一件好事,有助於人們進一步關注文革,具體了解毛澤東與文革的複雜關係的某些方麵。盡管謝書的某些回憶還是孤證,但是由於作者同毛澤東的特殊關係,她是少有的可同毛澤東直接對話的工作人員,在1970年之後成為通天人物。當然,她的回憶也有待於與其他人的相關回憶或文獻資料互證。

謝書透露出的新的信息並不是很多。有兩點值得重視:一是毛澤東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後指派謝靜宜接待、安排林立衡進京;二是毛澤東1968年7月下旬向清華大學派遣工宣隊。

1971年10月,毛澤東讓謝靜宜代他問林立衡好,認為林立衡與她家人是有區別的,“何況林豆豆是在她父母逃走之前就向中央報告了,她是有功的”。(第63頁)在謝靜宜、武健華一起向林本人傳達了中共中央有關林彪出逃的文件後,“林豆豆態度是明確的,笑了笑說:‘他們自絕於人民,罪有應得。’”(第65頁)謝靜宜的回憶表明她與林立衡相處的這段日子是比較平靜、順利的,這與林立衡後來的回憶大有出入。

謝書披露了有關1968年7月27日工宣隊進駐清華大學的內幕。毛澤東在1968年7月24日上午就決定向大學派出工農群眾,因為北京“唯有學校的形勢不好。聶元梓、蒯大富這些人在搞武鬥,誰的話都不聽,市委的話不聽,中央的話不聽,我的話也不聽。他們穿著盔甲、拿著長矛搞武鬥,不知羞恥”。“他們脫離了工人,脫離了農民,也脫離了他本派的大多數。”“他們不是誰都不怕嗎?我看他們也有一怕,那就是怕群眾,怕工人怕農民。”(第176頁)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這一天,毛澤東批發了中央關於製止全國性武鬥的“七二四”布告。毛澤東決定臨時組織兩三萬工人、農民隊伍,去清華、北大製止武鬥。“至於先去北大還是先去清華,請北京市商量定。哪一個學校問題嚴重,就先去哪個學校,捅它這個馬蜂窩。”(第177頁)

謝靜宜從毛澤東那裏領受任務後,向在北京新華印刷廠的8341部隊副團長張榮溫、該廠革命委員會主任遲群做了傳達,他們向8341部隊政委楊德中做了報告。最後,他們遵照毛澤東的指示和汪東興的意見,向北京市領導人做了彙報,這些領導人建議,由於清華大學武鬥嚴重,工農宣傳隊先進清華為好。

據遲群後來在清華的回憶,7月26日下午兩點多,毛澤東在其中南海住所,指著鋪在地毯上的清華地圖,向8341部隊有關人員部署進駐任務。同日下午5點多至次日淩晨兩點,在北京新華印刷廠召開有63個單位負責人出席的會議,吳德、遲群負責具體部署進駐清華的方案。

謝書說,毛澤東預計到“會發生流血的”,那時“主席時刻關注清華的消息”。(第179頁)這與毛澤東身邊的警衛中隊隊長陳長江的相關回憶有所不同。據陳回憶,毛澤東在7月28日淩晨兩點多剛入睡不久,周恩來打來電話向毛澤東報告了清華大學發生的流血犧牲,毛澤東深感意外,脫口而出說道:“造反派,真的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