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鼓勵員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中來(1)(1 / 3)

統一領導是企業生存前提

統一領導,是指凡是具有統一目標的全部活動,都僅應有一個領導和一套計劃;統一指揮,是指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個下屬都應接受而且隻應接受一個上級的命令。二者的區別在於,統一領導是針對組織或活動而言的,而統一指揮是針對下屬而言的。

大多數企業作為一個組織實體都有著一個明確的目標,管理活動自始至終貫穿於實現目標的全過程中。要使管理有效,保證企業目標能夠按計劃實現,就必須要有統一的領導、統一的指揮,這是企業生存的前提。

不管怎樣,管理都要講求一種秩序,即所謂“凡事各有其位”。合理的秩序是按照事物的內在聯係確定的。權力和責任主體不明確,雙重或多重命令對於權威、紀律和組織的穩定性都是一種威脅。如果不注意堅持統一領導與統一指揮原則,對企業造成的損害將難以估量,在市場形勢瞬息萬變的今天,增強應變能力,提高反應速度終將受到製約。

人類社會和動物界一樣,一個身體有兩個腦袋,就是個怪物,就難以生存。在管理過程中,如果違背這條原則,必然會引起混亂、效率低下和無人負責。

例如,對某一項目安排實施計劃時,組織機構的設置方麵,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況:組長一人,副組長若幹,成員若幹。當組長由公司高層領導擔任時,副組長們的常務責任顯而易見,應該是明確而具體的。可現實往往是,工作人員感覺領導太多,誰都可以發號施令,誰都在管,好像有問題時卻不知誰能最終負責落實。一旦工作中出現差錯,是該係統負責,還是該片區負責?可見,這種組織方式,缺乏清晰的職責分工,雖然看似人員不少,但真正負責的人不多,且負責人的責權不明確,既違背了統一領導的原則,又使管理的效果事倍功半,提高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

組織的統一領導原則,不僅是組織行動效率的需要,而且也有其天然性。南開大學商學院《南開管理評論》編輯部主任王學秀就曾說:企業本身就是一個專製甚至是有一點獨裁的組織。因為從最原始的意義上來講,企業的性質最初是由產權來界定的。而產權意義最初就是按照貨幣資本來劃分的。雖然現在也有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等概念,也有一些職業經理人持股,但大多數企業還是依然按照貨幣資本的多寡來界定個人在企業中的權利和義務的。

劉永行說:“企業決策沒有舉手表決,靠舉手表決企業能脫穎而出的話,所有的企業都沒有差異了。”做決定對所有企業家來說,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當然,”劉永行說:“經營無定式,做決定也無定式。”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甚至認為,企業本身就是獨裁的,很難想象海爾集團缺了張瑞敏、海信集團缺了周厚健會是怎樣的情境。企業家的命運已經和企業連在了一起。從某種程度上說,個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的確,企業家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企業的興衰。

我們可以想象,傑克·韋爾奇,如果沒有他,通用電氣會怎麼樣?還有,2002年的亞洲年度企業家卡洛斯·古森,他僅用一年時間便把虧損幾十億美元的日產複活過來並贏利27億美元。這些,都是一個人改變企業的最好寫照。

對於這些關於“獨裁”的觀點,你可以不認同,但有一點始終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沒有統一的領導和指揮,任何組織都沒有行動力和執行力。而一個沒有行動力和執行力的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連生存問題都難以解決,何談發展呢?

統一領導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企業的全體員工隻有團結在領導者周圍,並按照領導者既定的大政方針行事,企業才能發展壯大。如果企業沒有統一領導,就如同一盤散沙,企業就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企業談何發展,基業何以牢固。

管理箴言

1.優秀的管理者要擅於把企業全體員工團結起來,同時,管理者要發揮自己在企業的感召力,用人性化管人的高超手段征服員工。

2.優秀的領導要統禦全局,關鍵時刻把自己的領導才能發揮到極致,隻有這樣才能高效管理好企業的事情。

統一領導也要廣開言路

權力是管理者表現自己理人手段的重要體現,但很多事實證明,過分保持和誇大這種權力就會存在私人欲望,就會產生濫用權力的現象。

管理者和員工在工作中意見不可能完全統一,一個沒有反對聲音出現的團隊是不正常的,這通常並不代表管理者方案或整個工作完美無缺,很可能恰恰是因為管理者不能廣開言路,虛心聽取來自不同方麵的不同聲音,久而久之,員工們即使有反對意見,也懶得提出了。如果真是這樣,企業的活力已喪失大半。所以,應該盡量鼓勵員工發表不同的意見。首先你必須放棄自信的語氣和神態,多用疑問句,少用肯定句。不要讓下屬覺得你已成竹在胸,說出來隻不過是形式而已,真主意其實早就定了。其次是挑選一些薄弱環節暴露給下屬看,把自己設想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點告訴下屬,引導別人提出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