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管別人要學會拴心留人(5)(2 / 3)

1933年,當經濟情況開始好轉的時候,威耶為了實現當初的諾言,把職工的工資一下上調了15%。1941年,他又再次為公司員工加薪,把每小時的工資增加了10%。

IBM的創立總裁華先生,在他離開NCR到CTRC(1BM前身)時,麵臨的首要問題是資金的匱乏與人員的過剩。資金的匱乏依靠華先生的信用,得到了摩根財團的投資,餘下的就是人員過剩的問題。CTR的那些主管都向華先生提議裁員以渡過難關,但華先生卻反對那樣做。他說,裁員對公司而言是經營合理化不得已而做出的政策,但對員工而言卻是影響一生的問題。所以即便是人員過剩或者是人員的能力不足,也不能輕易裁員。於是,華先生從訓練原先的員工開始做起,並未裁減公司中的任何一人。

1814年,華先生總結了如下三條就業保險方針:啟蒙公司員工;工作的內容發生變化時,實施再放棄;對現在從事的工作感到困難時,給予其他的工作機會。

但這並非表示IBM就沒有裁員的事,隻是說明公司在采取解雇手段之前決不放棄爭取任何機會的努力,為過剩的人員尋求新的工作機會。

我們看到,德之大者,莫過如此。一個企業有了真正關心員工利益的領導者,哪個員工不為之感動,為之奉獻,為之拚搏,為之努力?危機是檢驗領導者能力的一把有力尺度,是一塊試金石。庸者落馬,能者上馬。隻有率領員工衝破層層危機,臨危不懼的領導者,才會得到員工的崇敬與仰慕,才會成為一麵永遠不倒的旗幟,才能真正地把握住員工的心,才能和全體員工一起創造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管理箴言

1.領導者應當學會處理危急的情況,關鍵時刻能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大多數企業集團在不景氣的時候,都喜歡以裁員的方式渡過難關,這種忽視員工需求的做法,很容易打擊員工的工作熱情,從而使領導者的能力及威信大打折扣。

2.有些領導者,一旦受到不景氣的衝擊,就把一切原因推給員工.汶無疑就縣擺脫責任,消磨下屬的鬥誌。真正博得人心的領導者絕不會因為一時的經濟不景氣而對員工“大開殺戒”。如果他們懂得患難見真情,並與員工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員工也會知恩圖報、誓死效忠。

用可發展的環境留住員工

當一個人的工作完全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時,那麼工作對於他就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了。

一個企業的發展,必定會經曆這樣一個周期:從成長期經過成熟期最後到爛熟期。而到了最後爛熟期的階段,如果後續人才不能守成或者另外開創新的局麵,企業立即就會隕落。企業能否永續經營,獵取和留住人才是最大的關鍵。留住優秀人才,僅僅靠優厚的待遇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人才,更看重成就和生存空間。因此,企業的領導者要讓人才看到公司和他們都有一份很好的前程,用可發展的環境留住員工。

在心理學上人類的需求被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人的價值體現欲望是精神需求的最高層,也可稱之為個人理想的實現。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合理的回報。因此可以說每名員工都希望領導能夠關心並安排自己將來的發展。“為每個人創造可以發揮個人能力的舞台”,這就是企業留住人才的高招。把它具體到用人的理念,就是“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為人才提供盡可能的發揮空間,以此來吸引人才為企業傾心效力。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地位和權力表現的是受到尊重和個人能力的超出,正是這樣才使人感到實現個人價值的真正意義。不同地位、不同權力的人所能支配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也不盡相同,所獲得的收益和價值也就不相同。沒有權力就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隻有擁有權力才能在實現自己想法的過程中得到改進,從而達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