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管別人要學會拴心留人(5)(1 / 3)

秦王政因為一兩個客卿給秦國帶來威脅便以偏概全,否定了所有的客卿。無論這種偏見是大臣們強加給他的,還是他心中早就存在的,總之他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很明顯存在著偏見。當然,這種偏見是站不住腳的,李斯的《諫逐客書》便將它徹底駁倒了。

除了秦王政外,漢朝的皇帝也曾出現過用人帶有偏見的現象。

漢武帝時,有一位叫顏駟的郎官。這位郎官與眾不同,他衣衫襤褸,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

顏駟在文帝時已經做了郎官,他擅長武藝,然而文帝卻喜歡舞文弄墨之人,所以一直沒有得到提拔。景帝即位後,比較偏愛穩重的老人,但由於顏駟當時比較年輕,仍未得到提拔。到了漢武帝時期,顏駟雖然已經老了,但漢武帝又喜歡重用青年,因此同樣沒有得到提拔。於是,顏駟雖然三朝為官,卻沒有展現才華的機會。

從這兩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在選用人才的時候,管理者如果抱有偏見,給企業帶來的隻能是人才的流失和浪費。

現代社會,比較突出的一種偏見是學曆方麵的。為了幫助管理者消除偏見,盛田昭夫寫了一本書,名字叫《學曆無用論》。這本書非常暢銷,深刻闡述了企業該如何用人。盛田昭夫認為,企業用人不能以學曆取人,因為學曆高並不一定能夠做出大貢獻,學曆低並不表示沒有任何價值。

《學曆無用論》並非看不起學曆,而是告訴企業管理者不能因學曆而取人,以學曆的高低評價一個人的價值。

偏見有很多種,除了秦王政的排斥客卿和漢朝三位皇帝有關年齡的偏見外,還有性別、地域等方麵的偏見。比如,人們常常會說哪個地方的人比較狡猾或沒有德行,於是企業管理者受到這方麵的影響,在選用人才的時候,一見到這個地方的人,便立即否定掉。凡此種種都是不正確的用人方式,應當改正這種識人用人偏見。

管理箴言

1.管理者在選擇人才的時候,必須拋開自己的成見。否則,因為個人的片麵觀點起用某人或淘汰某人,最後可能給企業造成危害。

2.如果在一個企業中,人才流失浪費成為普遍現象,將會給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

危機麵前不要隨意拋棄員工

1929年,在美國經濟大蕭條的衝擊下,各公司紛紛減員減薪,希望能渡過難關。減薪的標準都遵從最大的公司——美國鋼鐵公司的模式。因為長期以來,大家都已經習慣了跟在這家大公司的後麵,亦步亦趨,誰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弄不好引起怒潮而垮台。惟有美國國際鋼鐵公司的老板威耶沒有理會這一套,他進行了一下分析和預測計算,果斷地決定把本公司職工的工資進行大幅度削減。這一消息傳到公司的高級職員耳中,立刻引起一片嘩然。許多高級職員紛紛向威耶進言,勸他要謹慎從事。因為當時的勞資關係已很緊張,這種減薪的做法無異於火上澆油,搞不好就會翻車。但威耶絲毫不為之所動,他謝過了這些高級職員的好心,並回答他們說:“現在是關鍵時刻,問題並不在於減薪的多少,而是要看每個企業能維持多久。”他進一步解釋說,有些公司雖然減薪少,但卻支持不了多久,其最終結果無非是倒閉,全體人員都要失業,大家更加倒黴,與其如此,還不如下決心多減薪來支持公司渡過難關。

於是,威耶召開公司大會,親自向工人們講話。開始時會場的秩序很亂,會場裏議論紛紛,有些人的情緒非常激動,幾乎要哄威耶下台。威耶冷靜地向工人們分析了利弊,他說:“我們公司之所以多減薪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的。”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解釋說:“如果照別的公司那樣減薪,那麼,用不了半年,本公司就會倒閉,每個人以後的生活就會更加的困難。我這樣決定是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我可以向你們保證,本公司一定可以平安地渡過這一非常時期。”最後,他又號召大家同舟共濟,全力赴難。

情況的發展果然如威耶所預料的那樣,時隔不久,有三家公司因為經受不了經濟蕭條的衝擊,先後倒閉了,而威耶領導的國際鋼鐵公司卻堅強地挺了下來,甚至還有了一些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