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管別人要學會拴心留人(4)(1 / 3)

除了這些表麵的阻礙外,甘茂還想到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這就是後方的人心。如果秦武王在後方聽信了他人的讒言,就會造成,盡管自己有能力攻下宜陽,也說不準會在關鍵時刻被秦武王召回,隻能落得前功盡棄的結果。

為了讓秦武王不幹擾自己在前方作戰,他給秦武王講了一個故事。

孔子門下有一位名叫曾參的弟子,這個人的德行非常好,遠近聞名。一次,另一位叫曾參的同名人殺了人。由於人們並不了解詳情,聽說這件事後,立即告訴了曾參的母親。曾母當然毫不懷疑兒子的德行,當第一個人告訴她這件事情時,她感到人們無聊和可笑。然而,當第二個人、第三個人相繼告訴她同樣的事情時,曾母對兒子的信任動搖了。她開始懷疑兒子的德行,想到兒子的罪行將要連累自己,慌忙收拾好東西潛逃了。

講完這個故事後,甘茂接著對秦武王說:“如今,我的德行無法與曾參相比,大王您雖然信任我,但程度也無法與曾母對自己兒子的信任程度相比。然而,曾母僅因為三個人的話便懷疑起自己的兒子。照此推理,我不得不擔心大王您會聽信別人誣蔑我的言論。如果大王果真對我產生了懷疑,我很難攻下宜陽。”

為了讓甘茂安心打仗,秦武王立即表態:“這一點你盡可放心.我會記住你說的話,不被讒言迷惑。”不僅如此,秦武王還表示,如果甘茂不相信他說的話,他可以與甘茂立下盟誓。

既然如此,甘茂的後顧之憂便解除了。他立即整頓軍隊,向宜陽進發。

苦戰數月後,甘茂仍然沒有攻下宜陽。這時候,甘茂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秦武王的承諾不過是一句空話,他聽信了讒言,派遣使者前去宜陽召甘茂回朝。

好在秦武王不是一位昏君,當甘茂提起戰前的承諾時,他頓時醒悟,將讒言拋在一邊,支持甘茂繼續攻打宜陽。

如此一來,甘茂的後顧之憂才算徹底解除。他沒有辜負秦武王,與眾將士同心協力將宜陽攻下。

任子齊和甘茂兩人都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他們擔心的不是任務的艱巨,而是國君的束縛。

的確如此,束縛的負麵影響是比較大的。如果一個人受到了難以擺脫的束縛,將會嚴重阻礙能力的發揮。

稻田邊有一口深井,青蛙們在逮捕害蟲的時候,稍不留神就掉了進去。由於井比較深,掉進去的青蛙很難爬上來。於是,深井裏的青蛙越來越多。

一次,兩位農民在深井旁邊談起了青蛙。他們說青蛙是農民的好幫手,無私地充當著稻田的衛士。

深井聽到他們的對話後,非常得意。等他們離開後,它驕傲地對身旁的小鳥說道:“農民們都在誇獎青蛙,如此說來,我也算為人類做了件好事。你看,我是多麼地愛護青蛙。它們住在我這裏,不僅有吃有喝,而且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小鳥並不同意深井的看法,它嘲諷深井:“你不僅沒有為人類做什麼好事,反而做了件壞事。你看,青蛙困在你那裏,如何才能出來?既然出不來,又怎麼吃害蟲、保護莊稼呢?既然你愛護青蛙,就不應該束縛它們的手腳,而應該讓它們返回農田去發揮才能。如此看來,你的做法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

聽了小鳥的一番話後,深井慚愧地閉上了嘴。

為了保證員工順利地完成任務,管理者應該減少對員工的束縛。隻有這樣,員工才能夠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減少對員工的束縛不能掛在嘴邊,而要落到實處。

1.不做監工

一位廟住持為提高寺廟的知名度,特意邀請了一位書法大師為寺廟題字。

書法大師來後,住持安排了一位弟子為他鋪紙磨墨。

這位名弟子生性活躍,當大師寫完第一幅時,他便忍不住評價道:“這幅寫得不好!”

接著,大師寫了第二幅、第三幅,得到的評價都是:“不好,不好,比前一幅還差。”

大師很不自在,他耐著性子一連寫了幾十幅,仍然得不到這位弟子的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