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管別人要學會拴心留人(3)(3 / 3)

與袁紹相反的是,魏文侯能夠做到用人不疑。

戰國時期,烽煙四起。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紛紛討伐其他國家,魏國也不例外。魏文侯在位時,樂羊在魏國做臣子。一日,魏文侯決定攻打中山國,要在眾大臣中挑選一位大將擔此重任。論帶兵打仗,在魏國中很難找出能力超過大臣樂羊的。但關鍵問題在於,樂羊的兒子樂舒是中山國的大臣。如果派樂羊前去作戰,他難免要與自己的兒子交鋒。在這種情況下,樂羊是選擇父子之情還是保持忠君之心便很難預料。眾謀士和大臣議論紛紛,魏文侯一時也拿不定主意。經過幾天的思索後,魏文侯仍宣布樂羊為主帥,領軍征討中山國。

樂羊率領大軍來到中山國後,中山國上下頓時緊張起來。中山國國君得知魏軍主帥是大臣樂舒的父親,便讓樂舒迎戰,想利用兩人的父子之情迫使樂羊退兵。

為了順利攻下中山國,樂羊向眾將士下令將中山國城池團團圍住,暫且不進攻。幾個月過去了,樂羊仍然按兵不動,中山國自然沒有被攻下來。於是,魏國的一些大臣心中焦躁,認為樂羊貪戀父子之情,背叛了國君。魏文侯聽到了許多傳言,也收到了許多奏章,但他並沒有因此浮躁。為了鼓舞士氣,魏文侯專門派人給前線將士送去酒肉,以表犒勞。不僅如此,魏文侯還在樂羊大軍的駐紮地為樂羊蓋了一座別墅,表示支持。又過了些時日,樂羊見時機成熟,於是發兵攻城,一舉攻克中山國。

樂羊凱旋而歸,魏文侯興高采烈。為了獎賞功不可沒的樂羊,魏文侯擺了盛宴。酒過三巡後,魏文侯派人取來了一個封好的錢箱,把它賞給了樂羊。樂羊以為魏文侯獎給他的不過是一些金銀珠寶,誰知回到家中打開一看,竟然是滿滿一箱貶斥他的奏章。

看到這些奏章,樂羊心生感慨,非常感激魏文侯對自己的信任。如果魏文侯沒有絕對相信自己,就有可能接受眾大臣的進諫,樂羊就既不能破城,又會背上不忠的罵名,難以保身。

如果對員工起了懷疑之心,說明管理者懷疑的並不是員工的能力,而是在懷疑自己的眼光。一旦產生了懷疑心理,管理者多多少少會對員工產生想法,影響工作的順利進行。

對於管理者來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聽起來簡單,做起來是相當難的,這需要管理者統觀全局,獨具慧眼,果斷用人。

管理箴言

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為管理者,如果任用了某位員工,就說明這位員工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和素質,在公司裏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管理者就應該充分相信他,這樣才能使員工全力以赴地為公司工作。

2.作為公司的領導,主要工作是負責重大決策,引導公司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懷疑員工上,勢必會影響其他方麵的工作。

減少幹涉,給員工發揮空間

一個人在精力分散的情況下是很難做好事情的,正所謂“一心不能二用”,身心投入是做好事情的最好保證。所以,管理者應該注意到這方麵的問題,在給員工分配任務的時候,明確想要的結果,這樣員工才能夠專心致誌地去完成任務。

任子齊是孔子門下的一位弟子,比較有心計。

一年,任子齊被魯國國君任命為萱父的地方官。任子齊在赴任前,心想:國君的身邊難免會有些小人,如果我不小心得罪了他們,他們一定會在國君耳邊說我的壞話,從而擾亂我對萱父的治理。

任子齊認為,如果直接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國君肯定難以徹底理解。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請求國君派兩個親信和他同去,以便輔助自己的工作。國君批準了他的請求後,他就帶著國君的兩個親信出發了。

任子齊到任後就開始認真工作。這天,他命令國君的兩個親信各寫一份工作報告。兩人接到命令後,提筆便寫了起來。但令他們頭疼的是,他們在寫報告的時候,任子齊也沒有閑著。他在他們的身邊走來走去,突然晃晃這個人的胳膊,突然又去碰碰那個人的手,沒完沒了地搗亂。他們好不容易把報告寫好,任子齊又大聲指責他們沒有好好寫字。就這樣,這兩個親信每天都在提心吊膽地工作。後來,他們實在忍受不了了,就背著任子齊逃回了宮。

兩人將任子齊折磨他們的事情全部告訴了國君。國君聽完訴苦後,便知道了任子齊的用意。他立即派人前去萱父傳達自己的旨意,表示以後決不幹預任子齊的工作。

有了國君的旨意,任子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管理才能。兩年過去了,他把管轄範圍治理得井井有條,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戴。

與此類似,戰國中期秦國的甘茂為了能夠打勝仗,也花了不少心思。當然,這些心思也不隻是打仗方麵的。

秦國國君秦武王在位時,甘茂在秦國謀事。一天,秦武王任命甘茂為大將,命令他率領軍隊攻打宜陽城。當時,宜陽是韓國的一個比較大的城池,與秦國相隔很遠,而且,在前往宜陽的途中,險要的地方比較多。甘茂考慮到這兩點後認為,要想順利攻下宜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