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在候機場找到了一位不認識的年輕人,將兩萬元交給了他,並告訴了他朋友住院的地址,然後匆匆上了飛機。
年輕人沒有辜負富商的希望,他按時將兩萬元錢送到了商人朋友的手中。
當事情傳出之後,有人好奇地問這位年輕人:不認識的人托付的事情,為什麼要認真去做?
年輕人的回答很簡單:“他信任我!”
由此可見,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從古代的故事中也能看出,用人疑人者壞事,用人不疑者成事。
三國時期,袁紹興兵七十萬趕往官渡,攻打駐守在官渡的曹軍。曹操收到將領夏侯悖的告急文書後,立即率七萬大軍前來支援。與袁紹大軍相比,曹軍數量甚少。在官渡苦苦堅守了兩個月後,曹軍“軍力漸乏,糧草不繼”。於是,曹操打算放棄官渡,退回許昌。在猶豫不決之際,他寫信征求駐守許昌的苟或的意見。荀或以“袁紹悉眾聚於官渡,欲與明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製,必為所乘”為由,勸曹操不要放棄官渡。
他在信中對曹操說:“袁紹大軍雖然浩浩蕩蕩,但並不是一條心;而主公神武明哲,所向披靡,馬到成功。如今,雖然我軍數量甚少,但形勢還沒有當年楚漢之爭時滎陽和成皋之間的對峙情形嚴峻。主公可以牢牢守住官渡,卡住袁紹大軍的喉嚨,讓他們進不得半步……”
曹操接受了荀或的建議,令眾將士死守官渡。然而,這必須要有足夠的糧草。曹軍又守了些時日後,幾乎沒有了軍糧。於是曹操秘密派人火速趕往許昌讓荀或趕緊籌辦軍糧事宜。不巧的是,曹操派出的使者在途中被袁軍捉住。這位使者被帶到了許攸那裏。
許攸在年少的時候曾經是曹操的朋友,此時已是袁紹的謀士。他命人從使者的身上搜到了催糧的書信,於是高興地直奔袁紹住處。見了袁紹後,許攸獻計道:“曹操在官渡屯軍,與我軍已經相持很久。此時,許昌城內必然空虛。如果我軍派出一部分軍隊在夜色掩護下,乘其不備襲擊許昌,那麼許昌便會被我軍占領。許昌攻破後,擒住曹操便是件極容易的事。如今,駐守官渡的曹軍已經沒有了糧草,這正是我軍進攻的大好機會。何不兵分兩路,一舉攻下許昌和官渡呢?”
袁紹則認為曹操一向詭計多端,說不準這次是誘敵之計,不可輕信這封書信。許攸便以“今若不取,後將反受其害”為由勸袁紹立即出擊。正在此時,使者呈上了在鄴郡為官的審配的書信。審配在書信中提到了有關許攸的事,說許攸在冀州時,曾經搜刮民間財物,縱容自己的子侄多多征收各種府稅等。
袁紹不禁大怒,憤憤說道:“你這個無視王法的匹夫,有什麼資格給我獻計?你和曹操原來有過交往,料想你一定收受了他的財賄,因此為他作奸細。按照軍法,本當將你斬首示眾,如今我饒你不死,你馬上離去,以後我不想再見到你。”
許攸退出後,長歎道:“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吾子侄已遭審配之害,吾何顏複見冀州之人乎!”隨後便要拔劍自刎.幸好被左右攔下。左右勸他投奔曹操,他立即前往曹營。
曹操正要休息,突然有人報許攸前來相見,頓時非常高興。他來不及穿鞋子,赤足出迎許攸。遠遠看到許攸後,曹操又是拍掌又是歡笑。走到許攸身旁後,他拉著許攸的手一起來到寢室,然後向許攸施行拜禮。
許攸見曹操如此謙恭,將自己前來投奔的想法告訴了曹操。曹操自然高興無比,他對許攸說:“你肯為我效力,我就能夠成大事了。希望你能幫助我打敗袁紹。”
許攸說道:“我曾經建議袁紹用輕騎兵乘虛襲擊許都,形成首尾相攻的局麵。”
聽了許攸的話後,曹操大驚:“如果袁紹聽了你的建議,我將必敗無疑。”
接著,許攸問曹操:“主公軍中的糧草還有多少?”
曹操回答說:“可以用一年。”
許攸笑了笑說:“恐怕不能吧。”
曹操改口說:“能維持半年。”
聽了曹操的話後,許攸“拂袖而起”,快步走出帳外,曹操緊隨其後。
許攸生氣地說道:“我誠心誠意前來投靠,你卻這樣欺騙我,太讓我失望了!”說完便做出一副要離去的樣子。
曹操挽留道:“你不要生氣,我如實告訴你吧。軍中的糧草隻夠維持三個月。”
許攸轉怒為喜,笑著說道:“人們都說曹孟德是個奸雄,果然如此!”
曹操也笑著說:“你應該聽說過‘兵不厭詐’吧!”然後在許攸耳邊低聲說道,“軍中的糧草隻能維持這個月。”
誰知許攸大吼一句“休瞞我!糧已盡矣”。曹操愕然,問許攸是怎麼知道的。許攸拿出了從使者身上搜出來的那封急信,向曹操講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隨後,許攸向曹操獻計,為曹操大敗袁紹大軍拉開了帷幕。
有時候,成敗就在一瞬間。如果袁紹聽從了許攸的建議,那麼曹軍必被他打敗。然而,在如此關鍵的時刻,袁紹卻偏信了來自鄴郡的審配的書信,想當然地認為許攸與曹操私通,進而將許攸逐出帳外。正是因為他的用人又疑人,使得許攸投奔曹寨,成為他自取滅亡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