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有效管人從溝通開始(4)(2 / 2)

管理者不能口是心非。當員工提出建議後,管理者除了要用平和的態度來對待員工的建議外,更不能敷衍員工。如果管理者如蹶叔一般,那麼他絕對是一位糟糕的管理者。

管理箴言

1.管理者如果總是敷衍員工,表麵上接受員工的建議,但在實際行動上卻不如此,慢慢地員工就不願意與管理者積極交流。

2.當員工提出可行性的建議時,就應該按照員工的建議去實行。如此一來,既有利於解決問題,又能讓員工產生一種自豪感。在以後的工作中,管理者在員工麵前難免會感到尷尬。如果員工的建議不具有可行性,管理者也應該心平氣和地把理由告訴給員工。要想做到這些,管理者首先要擺脫自高自大、輕視員工的心理。

因人而異,靈活溝通

不同的員工有不同的性格。管理者應摸清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與員工進行溝通。

有這樣一個笑話:

一家公司門口,兩個工人正在奮力地搬運一個大木箱。盡管他們累得精疲力竭,但箱子卻並沒有被移動半點兒。

最後,門裏麵的那個人說道:“我看算了,我們絕不可能把箱子弄出去了。”

“你說什麼?把箱子弄出去?難道不是搬進去嗎?”門外麵的人嚷道,“我還以為我們正試圖將它搬進去呢,怎麼不早說啊?”

從這個笑話可以看出,溝通不當往往會適得其反。為了正確溝通,管理者在與員工溝通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話不在多而在精

墨子是戰國初期宋國人,是當時很有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一位學生曾經問他:“老師,多說話到底好不好?”

墨子為學生舉了兩個例子:“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水邊的蛤蟆和到處亂飛的蒼蠅。它們總是不知疲憊地叫個不停,就是不想被人們忽視。然而,無論它們叫得多麼賣力、叫得多麼辛苦,人們始終對它們的叫聲充耳不聞,對它們的存在視而不見。雄雞則與蛤蟆、蒼蠅不同。每當黎明出現時,它便站在屋頂,迎著朝陽昂首啼叫。人們一聽到它的叫聲,便起床迎接新的一天。”

墨子接著說道:“蛤蟆和蒼蠅整天叫個不停,換來的是人們的忽視;雄雞每天早上隻叫一小會兒,人們卻能夠聞聲而動。說話也是同樣的道理。”

有些管理者認為,要想讓員工完全聽懂自己的話,一定要多與員工溝通。於是,他們會不厭其煩地找員工交流。在這,管理者犯下了與蛤蟆、蒼蠅類似的錯誤。這樣做的後果隻能讓員工感到煩躁,最終對管理者的話不予理睬。

作為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表達簡潔明了,使員工能夠輕鬆理解自己的期望。這樣一來,員工在短暫的交談之後就能明白管理者的話,管理者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2.溝通要因人而異

孔子和他的幾位弟子在遊學時曾路過一個村莊,當時他們又累又渴,就把馬拴在村旁的一棵樹上,在另一棵樹下休息。他們坐在地上,邊喝水邊聊天,正在這時,他們的馬用力掙斷了束縛它的韁繩,衝向附近的麥田吃起麥苗來。麥田的主人非常生氣,一怒之下扣下了它。

當時子貢也在場,他是孔子弟子中特別突出的一位,不僅口齒伶俐,而且善於辯論。見到老師的馬被人扣下後,子貢走上前去與麥田主人理論,爭取通過和解的方式把馬要回來。然而,麥田的主人畢竟是個農夫,他聽不懂子貢文縐縐的大道理,不願意理會他,子貢隻好無功而返。

這時,孔子的另一位弟子表示願意替老師要回馬。這位弟子在不久前才歸入孔子門下,其才華遠遠比不上子貢,但孔子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求。

他不緊不慢地走到麥田主人的跟前,笑著說道:“我的馬吃了你的麥子,自然是我的不對。然而,你有麥田,我也有麥田。我們的田地離得又不是很遠,難道你能保證自己不會有疏忽的時候?如果你此時扣了我的馬,以後你的牛吃了我的莊稼後,我又該如何做呢?我們同是種莊稼的人,難道不能相互諒解嗎?”

麥田主人聽了他講的道理後,心情頓時舒暢,表示不再追究此事。於是,這位弟子順利地把馬牽回了。

在企業裏,有些員工性格比較內向,管理者在與他們交流的時候,最好不要與他們開玩笑;有些員工自尊心比較強,管理者在與他們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更加注意自己的用語,千萬不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尊心受到傷害。

如果管理者在與員工溝通的過程中,不知道根據員工性格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就會事倍功半,甚至無功而返。

管理箴言

1.管理者應摸清員工的個性,針對不同員工采用不同的方式與員工進行溝通。

2.管理者在與員工溝通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傷害員工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