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管別人先要“理”自己(1)(1 / 3)

優秀的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

管理是門科學也是藝術!管理像一台運轉的機器,它遵循著它的運作模式,但是在機器陳舊的時候就需要改進和維護,從而為企業進行更好的服務,這時就產生了藝術,而管理步伐中的細小環節,模式所不能解決的它就必須有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新的做法去解決,根據環境和問題的不同,作出不同的結論,這本身也是藝術,所以管理是科學,但是它同時也是一門最好的藝術。

管理工作強調的是“理”,而不是“管”。如果一個管理者沒法理清工作頭緒,那麼他管理水平再高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成效。因為管理效益的好壞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而是實打實做出來的。即使一個人的管理知識學得再好,如果他沒有好的管人心態,管人經驗、管人藝術,也一樣做不好管理。因為管理不是以權壓人,而是以德服人。所以優秀的管理者必須先管好自己。

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應該具有良好的品德。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應用嚴格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通過道德感化搞好關係,做好工作,修養自己具備品德,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與恒久的快樂。

一名優秀的管理者首先是言傳身教,讓員工信服自己。指導工作需要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充分的溝通,達成默契,管理者還需把企業目標與員工個人的目標協調一致起來,則工作就有效果和效率。通過自己的遠見卓識和管理才能,使大家精誠團結,保持旺盛的鬥誌,來創造光輝的前景。

彼得·德魯克曾說:“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是領導人,管理的目標是充分發揮和利用每個人的優勢和知識。”的確,管理者隻有重新理解“管理”這兩個字——管理就是“管己理人”,“修己安人”,通過“理人”、“安人”來“管事”。縱觀國內外不少企業破產的原因,歸根結底是管理者管不住自己的野心,錯誤判斷外部環境和企業實力,置企業無法承受的風險於不顧,過於自私、貪婪、守不住自己的道德底線、缺乏自律又沒有受到必要監管等導致的。最近,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危機,世界著名金融機構瞬間夭折了,真是觸目驚心,從這點上看,越高層的管理者越需要先理好自己。

總之,作為一個優秀管理者,在執行某件事時,必須注意不要把事情搞得複雜化,不要陷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而是要統觀全局,把專注力集中在大的方向上,還要注意在管理別人之前,先學會理好自己;作為一個優秀管理者,他在處理每一件事情時都要有一個明確方向,勇於承擔責任和挑戰;作為一個優秀管理者,他必須是勤奮工作,百折不撓;不固執己見,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境界,善於溝通;剛柔相濟,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鼓勵和培訓員工,贏得尊重和信任。

管理箴言

1.優秀的管理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他們信守承諾,堅守原則,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如果管理者自己都做不好,那麼他就無法在員工麵前樹立威嚴。

2.一個好的管理者是有責任自己承擔,有功勞大家分享;而差勁的管理者恰恰相反,他們是有成績是自己管理有方,出了問題是員工工作無能;好的管理者是欣賞員工的優點,差的管理者挑剔員工的缺點;好的管理者是先理好自己,差的管理者是先管好別人。

3.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不僅僅是學習而得來的,而且更需要長時間的修煉。因為管理不在於知,而在於做。知道而做不到,那是達不到管理的效果。所以,要想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先把自己管好吧。

管理者就是一個指路人

管理者其實就是一個資源整合者、指路人的角色。首先,管理者應該是一個意誌力超強的人,遇事果斷堅決、執行力強的領導者。而且能按照自己的的信念和目標帶領整個團隊高效落實企業所製定的任務。

我們知道,管理者的職務是有層次之分的,區分職務層次的標準是什麼?同樣在一家公司,為什麼員工要聽管理者的,為什麼員工拿的錢比管理者少?原因很簡單,一個詞——境界。好的管理者,就算嘴上不說,心裏是明鏡的:我之所以坐上高層的位置,是因為我的境界比手下的員工高。連這一點都搞不清楚的人,根本就算不上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一個人能否得到或者勝任高一層次的職務,能力是一個方麵,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精神境界。每個人都有過坐車的經曆。當你是乘客的時候,可以聽音樂、打瞌睡,還可以欣賞外麵的風景。但是變換一下位置,當你是司機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心境完全變了,你的眼睛必須一直盯著前方,全神貫注,你不能打瞌睡,也不能隨意地看風景。位置不同,境界自然就不同。如果把公司比喻成一輛在路上奔馳的汽車,下屬就是乘客,而管理者就是司機。

從這種角度出發,檢驗一個管理者是否優秀的標準,就是看他們的境界在哪個層次。位置不一樣,眼光和心境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大多數經理在執行上犯的錯誤是:人是坐在司機的位置上,可眼光和心境還是乘客,還停留在乘客的思維水平,還在打瞌睡或者看風景。這樣的人,無論他的水平有多高,都不是一個好司機。做乘客,隻是對自己負責;做司機,就要對全車人負責。從一個下屬做到中高級管理者,最大的變化就是身份從乘客變成司機,在精神境界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