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商業街 老店立新功
2013年,“老人和”打浦店和“老人和”黃金世界店相繼入駐打浦橋和淮海路,通過口碑傳名氣,實現了“姐妹樓篇”的競相輝映。2014年5月,“老人和”挺進淮海中路商業街,以現代、親和、海派為主,融入懷舊情結,聯動堂吃正餐和外賣鹵味的整體性銷售,並以口味純正、服務優良的超高人氣而受到食客讚譽。
據“老人和”淮海店經理王新瑜介紹,為滿足消費者對本幫冷菜和特色糟鹵菜的需求,他們在一樓門口專設外賣窗口,從上午9時至晚上8時連續供應,消費者購買熱情高漲,日營業額大約在2.5萬元左右。
“老人和”淮海店二樓為大堂,午市大部分食客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子女為老人設壽宴的,有單位老同事聚餐的,也有三五好友慕名而來的。據悉,不少食客特地從嘉定、南彙等郊區趕來,還有的老年殘疾人開著輪椅車趕來。為了老年人的就餐安全,飯店特地安裝了一部老年人就餐專用客梯,非常貼心。
72歲的張老伯告訴筆者,他從小就住在“老人和”附近,在“老人和”小聚是家常便飯。幾年前因市政建設搬到了寶山淞南地區居住,但幾個老鄰居還是相約到“老人和”小聚。當問及為什麼要專程來“老人和”,張老伯不假思索地說:“‘老人和’的菜鬆軟可口,適合我們老年人的胃口,價格也很實惠。”同桌的王老伯插話道:“這就是懷舊情節嘛!”王新瑜經理介紹,由於菜肴適合老年人口味,價格親民,吸引了很多像張老伯這樣的老年人前往就餐。近500平方米的營業麵積,月營業額基本保持在150萬元左右。
“老人和”淮海店三樓的包房分別以“老人和廳”、“大世界廳”、“八仙橋廳”和“盧家灣廳”命名。包房內掛有幾十幅舊上海霞飛路(今淮海路)、亨利路(今新樂路)、邁爾西愛路(今茂名南路)的街市照片,1876年的外灘舊照、1897年上海最早的華資銀行——中國通商銀行、1917年的彙豐銀行、1940年代金陵路協大昌華洋雜貨店、八仙橋舊照、舊上海大世界遊樂場、舊上海南京路商鋪照以及民國初期的老人和飯莊等一一映入眼簾。
“老人和”上級單位上海新亞富麗華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技師童純忠先生表示,要發揮“老人和”老字號無形資產的價值,進一步拓展“老人和”的經營特色,條件成熟時會陸續開出“老人和”分店以振興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