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搶抓機遇 高端承接 示範引領集群發展(2 / 3)

二、主要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三省把承接產業轉移作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來抓,精心調整承接思路,創新承接載體,在區域合作、載體建設、產業對接方麵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

(一)政府間交流合作機製是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三省注重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主動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多次率隊赴上述地區學習考察,密切與企業、行業協會及商會的聯係。在高層互訪的推動下,安徽省與蘇浙滬三省市分別簽署了6個省級雙邊合作框架協議、12個城市間合作協議,能源、旅遊、農業、交通、勞務和科技等方麵16個專項合作協議,以及共同推進皖江示範區建設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江西省與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共同簽署了泛珠三角區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在基礎設施、產業與投資、商務與貿易、旅遊、農業、勞務、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設、環境保護、衛生防疫等十個領域共同推進合作。湖北省在昆山、順德等地建立承接產業轉移基地,密切與當地政府的聯係。通過政府間合作機製建立,進一步提升了三省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的融合度,促進了這些地區產業優先向三省的轉移。

(二)特色產業園區是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平台

三省針對東部企業組團式、產業鏈整體轉移趨勢日益明顯的特點,積極探索園區開發管理的新模式,打造高起點、大規模承接產業轉移平台。安徽省為了加快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步伐,為示範區建設提供抓手,在皖江城市帶高水平規劃建設兩個集生產、科研開發、教育、培訓、生產生活服務等設施完備的承接產業轉移集中區(江南產業集中區、江北產業集中區),由省政府直接投資建設,直接管理。集中區的建成,將為皖江城市帶承接大規模產業轉移提供重要支撐,同時也為示範區提供示範平台。江西省為了擴大承接規模,促進產業集聚,從2005年起就積極探索培育特色產業基地,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已建成4個國家級、27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這些特色產業基地為江西更好地承接產業轉移奠定了良好基礎。湖北省為加強區域合作,適應集群式轉移需要,積極探索建設異地工業園的發展模式。目前已建成深圳工業園、台資工業園,這些園區已成為湖北與深圳、台商深化產業合作的戰略平台。

(三)承接產業轉移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

三省在承接產業轉移時,十分注重與本地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相結合,以產業轉移促進本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如陶瓷產業是江西高安的傳統產業,2007年以來,高安以廣東“南陶北上”為契機,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積極引進陶瓷生產企業和相關配套企業,使高安陶瓷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高安市陶瓷產業基地已有陶瓷生產、配套企業236家,產能已占到全國的十五分之一,年可實現利稅20億元。又如食品加工業是湖北仙桃市的主導產業。近年來,仙桃市依托產業優勢,積極引進食品加工企業和配套企業,促進了食品加工業快速壯大。目前,仙桃市食品加工產業規模已接近100億元,初步形成了從原材料生產、產品加工、物流配送的完整產業鏈。

三、對我區的啟示及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感到皖贛鄂三省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麵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出現的一些問題也需要引起我區的重視,如個別地區盲目追求總量指標,“有資就引”、“有資就進”,忽視了產業之間的銜接,產業關聯度較低,企業缺乏協作配套;部分地區園區產業定位不清晰,引資缺乏針對性,造成園區間產業結構雷同或相近。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產業轉移的規模和層次,製約了產業集群的發展。總結三省經驗及問題,我們認為內蒙古下一步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應重點做好如下幾方麵的工作。

(一)爭取國家在我區設立北疆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當前,我區承接產業轉移正麵臨著激烈競爭。從區位梯度看,我區處於產業轉移承接區的末端,與中部地區相比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區位劣勢。同時,廣大中西部省區紛紛出台各種優惠政策,加大對承接產業轉移支持力度,承接產業轉移競爭十分激烈。我區要想在新一輪承接產業轉移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提升我區作為產業轉移承接區的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