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贛鄂承接產業轉移考察報告
調查歸來
作者: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調研組
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是我區加快發展非資源型產業、實現產業多元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安徽、江西、湖北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麵各具特色,已取得較大進展。為深入了解三省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麵的先進經驗,6月12-22日,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組織有關人員赴安徽、江西、湖北三省進行了專題調研。期間,調研組先後與三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發改委、經信委、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進行了座談,實地考察了10家企業;參觀了4個產業集中區、工業園區。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及對我區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若幹建議報告如下:
一、皖贛鄂三省承接產業轉移基本情況
皖贛鄂三省地處我國中部,靠近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三省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緊緊抓住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加快的機遇,創新承接模式,加強能力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取得積極成效。
(一) 承接產業轉移的特點
隨著發達地區產業轉移進程加快,三省承接產業轉移也呈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
一是承接產業轉移的規模、數量逐年擴大。2010年,安徽省合同引進億元以上大項目4366個,實際到位資金4051.5億元,同比增長82.9%;利用省外資金6863.7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57.9%。江西省,2010年合同引進省外億元以上大項目441個,實際到位資金1001.2億元,分別是是2005年的2.6倍和3.5倍。湖北省共引進省外資金項目2662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986億元,同比增長75%。
二是承接產業轉移的層次進一步提升。隨著東部產業升級加速,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轉移趨勢明顯,也逐步成為三省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行業。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麵,2010年,江西省引進十大戰略新興產業資金已達680.5億元,占全省引進資金總額的35.6%。在服務業方麵,2010年,安徽省皖江示範區共引進服務業項目1851個,占示範區總項目的33.8%。湖北省引進服務業項目398個,實際到位資金765億元,占全省引進省外資金總額的38.5%。
三是產業轉移來源地相對集中。安徽省主要來自蘇浙滬地區,2010年,來自三地區的項目已占全省總項目的70 %以上。江西省主要來自長三角、珠三角及福建地區,2009年,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資金中有75.3%來自這些地區。湖北省重點來自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2010年,三地區的項目已占全省新批項目的76%。
(二)承接產業轉移的作用
一是帶動了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產業轉移為三省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帶動了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如安徽省《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的出台和實施,帶動了全省9個市59個縣的快速發展,2010年,皖江示範區實現生產總值8224億元,同比增長16.3%,高出全省1.8個百分點,較2005—2009年該區域平均增幅高出1.3百分點。湖北省黃岡市,近年來通過引進一些大型知名企業、大項目,有利推動了黃岡市經濟發展,使該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連續3年居全省各市前列。
二是促進了產業集群的發展。通過引進和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有效帶動整個產業鏈轉移和相關行業投資,極大地促進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如安徽合肥市,通過引進美的、格力、京東方、彩虹藍光、等家電巨頭,吸引相關配套企業跟進投資,形成了平板顯示和家電集群。江西省高安市圍繞陶瓷產業,通過引進新中源、百順等多家區域龍頭,帶動包裝、機械、物流、模具等配套服務企業同步轉移,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陶瓷產業集群。湖北武漢經濟開發區,通過引進日產、本田、雪鐵龍世界三大汽車巨頭,吸引一大批汽車銷售企業、配送中心進駐開發區,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汽車產業集群。
三是提升了產業技術水平。產業轉移帶來了一批先進實用技術,使一批產業和自主品牌逐步成為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重要力量。如江西省鷹潭市通過產業轉移實現了粗銅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轉型升級,擁有了特種漆包線、超薄銅板帶、皮青銅板帶等一大批具備國內頂尖水平的拳頭產品。武漢東湖高新區通過產業轉移使光電子產業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光穀的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全球第一,激光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保持在50%左右,成為全國著名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