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麵文章
作者:王秉軍
2011年1—4月份,全國用電增長速度達到12.4%,華東、華中、華北15個省市出現了2004年以來大範圍缺電局麵。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文要求各地做好有序用電工作,重點上調了15個省市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在此背景下,浙江、江蘇經濟大省先後來我區商談能源合作事宜,他們和我區能源合作的思路,與已和我區簽署能源合作協議的8個省市基本相同,都是按照我區煤炭轉化的政策,通過本省的直屬能源投資公司在我區建設火電、煤製氣等能源轉化項目,占有我區的煤炭資源,增強本省未來能源保障程度。這些省都把能源保障擺上了戰略地位,也對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調整產生影響。可見,能源的基礎作用更加突出,正如2008年江澤民同誌在《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一文中明確指出的“能源安全事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這為我區能源基地建設提供了良好機遇,有利於我區最大限度地發揮能源資源優勢,構建產業優勢,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水平,對促進我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區富民具有戰略性意義。
我區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作用日益突出,承擔國家能源供應的任務也越來越重要。國家能源“十二五”規劃初步安排我區煤炭、電力新增外送量占全國省際新增外送量的40%和30%,我區能源外送通道的鐵路、公路、電網、管道將作為國家能源供應的戰略重點逐步實施。我們要按照建設現代能源體係的要求,深入研究我區能源發展戰略,製定內蒙古煤電基地規劃,爭取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要按照規劃的內容、要求和標準,做好能源開發的前期準備、項目儲備,落實配套的水、環境等支撐條件,遵循國家基本建設管理法規、規範,科學有序推進能源項目建設,力爭建設一流現代能源基地。
利用好能源優勢,構建產業鏈,提高能源就地轉化率。能源輸出與能源就地轉化變成產品輸出,對於強區富民的作用差別很大。能源消費總量、消費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準,能源就地變為產業用能是產業聯動發展效益倍增的過程,如煤——電——工業矽——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組件產業鏈中,終端產品與煤的產值比是50多倍,產業鏈越長,產業鏈集聚效應和技術創新越強,附加值越高,就業機會越多,推動服務業和城鎮化發展進程越快,強區富民作用越大。為此,我區應該依托能源充足、價格窪地的優勢,按照能源、資本、技術密集,高轉化率、高附加值、長產業鏈、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在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上下功夫。去年自治區製定的沿河沿交通幹線經濟帶產業發展規劃,對蒙西地區一二三產業、城鎮體係、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的空間布局作出了戰略規劃,在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中提出了重點打造22個重點工業園區、18個循環經濟產業鏈。實踐證明,通過發展循環經濟產業是實現我區產業延伸、升級,進而實現多元的最有效途徑,也是轉變我區工業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區已形成了新型煤化工、鹽堿化工、多晶矽、電解鋁、建築陶瓷、煤矸石綜合利用等規模化產業鏈,資源綜合利用程度、節能減排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因此,我們應認真總結我區構建“煤——電——用”長產業鏈的成功經驗,遵循國家產業政策和節能環保政策,實施雙百億工程,細化東西部重點工業園區、重點產業規劃,努力改變初級加工項目多、產業鏈短、循環利用不充分的發展方式,按照規劃建鏈、延鏈、擴鏈、補鏈,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