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全麵加強國內合作,保障能源安全。現在我們的能源市場已經與世界的能源市場融為一體,高樓價衝擊著各個國家,也衝擊著我國。今年上半年,各個國家進行密切的磋商,這就說明能源合作非常廣泛。所以,在“十二五”期間,我們的能源合作要進一步地加強。尤其是在清潔能源領域、非化石能源領域、能源的技術發展領域,這些方麵國際合作加強的趨勢非常強烈。一方麵是我國的需求。現在很多國家都進入了中國,比如歐盟、美國,他們首先在清潔能源領域放寬接受和談,希望在這些方麵加強合作。同時,從我國來講,我們也要進一步“走出去”,要改變、豐富和完善我們“走出去”的戰略。要向非洲國家包括中歐的產油國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尤其是全麵的能源方麵的合作。
二、對內蒙古能源發展的建議
“十二五”期間,內蒙古的發展第一是要控製速度,抑製高耗能產業的過快增長。我認為,高耗能產業不代表它規模多大,首先要看它有沒有競爭力,它的效率好不好,能不能帶動地方的發展。這是衡量高耗能產業的尺度。所以,要從總體上抑製高耗能產業的過快增長。第二是轉型升級,把握產業鏈延伸的方向。要優選承接產業轉移,這個很重要。盲目地接轉有些產業會形成非常大的被動。比如說煤化工產業,實際上國際競爭非常廣泛。我們國家過去主要從中東進口原油,現在中東國家經過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感覺到光賣原油,石油美元根本不夠用。他們的石油美元除了擴大石油產量以外,很大一部分要用於改善民生,所以錢不夠用。那它就希望到中國或別的國家投資化工,這樣一來對我國的煤化工都是一個衝擊,這個前景我們要很好的把握,看清世界的趨勢。第三是發揮優勢,大力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內蒙古風電裝機現在已經在1000萬千瓦以上,從規模上可以與丹麥這些國家比較,但是,從風電發展的水平、技術水平、建網水平等還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可以看看數字,內蒙古有多少從事風電的人才?有多少研究風電的研究機構?有多少風電撫育出來的產業?沒有多少。所以,眼界要拓寬。要發展這些,要依靠風電產業,要發展更多的服務業。國務院的文件說要將內蒙古的服務業達到40%。如果不拓寬眼界,我們還會走到一個原點,服務業也上不去。第四就是主動環保,為節能減排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五是科技創新,實施是科技強區戰略。我們一定要引進科技含量高的、真正先進的企業、技術、人才。同時要重視民生。比如,陝西省榆林地區,每年的GDP很高,財政收入也很高。這麼多的錢讓農民富起來了嗎?沒有。收入到底增加了多少,效果不大。那麼,要發展這些新能源產業,要延伸產業鏈,就要考慮到就業,考慮到少數民族、民族地區的發展,要把這個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比如說風電,也會發展很多就近的服務業,我們要注重這些。第六是提升層次,發揮能源經濟國際合作引領作用。內蒙古就是要進一步提高能源產業的開發層次,要“走出去”。內蒙古既然有1000多萬千瓦的風電,就應該和丹麥、德國等歐洲及美國這些風電強國建立各種合作關係,同研究單位合作、政府合作,提高層次。提高合作,就會引進更多的智力、資金到這個區域發展,會有更廣闊的世界市場,會有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待以上談的這些問題。
(作者係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本文根據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