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商人不理會這一套,又怒氣衝衝地拿起一幅畫燒掉了。
這一回畫商大驚失色,隻好乞求猶太商人不要把最後一幅畫燒掉,因為自己實在太愛這幅畫了。接著,他又問這最後一幅畫多少錢。
想不到商人張口竟要12萬美元。商人接著說:“如今,隻剩下一幅了,這可以說是絕世之寶,它的價值已大大超過了三幅畫都在的時候。因此,現在我告訴你,如果你真想要買這幅畫,最低得出價12萬美元。”
畫商一臉苦相,沒辦法,最後隻好成交。
以退為進是談判桌上常用的一個製勝策略和技巧,是指當銷售員嚐試銷售被拒絕之後,與其勉強且直接反駁客戶的問題,不如先轉移當時的話題,讓客戶認為你不會再繼續說服他購買,等到氣氛稍有改變之後,再繼續嚐試促成。應用這個策略就需要銷售員具備察言觀色和靈活機智的思考能力。
就像這個案例中的那位賣畫的商人,他憑借對美國人習慣的了解和對這個美國人表情的觀察,知道對方已經有了購買欲望。商人做出這個判斷,一方麵依靠的是其掌握的情況,收集到的信息,另一方麵依靠的是其善於察言觀色的能力。
得出這個結論後,商人知道自己在這場談判中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在談判陷入僵局後,他機智地利用了美國人愛畫的心理,連燒兩幅畫,並且抬高了原來的價格,最終迫使美國人高價成交,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以退為進的策略,並且是“退一步,進兩步”,於是他取得了談判的勝利。
可見,在談判過程中,“以退為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銷售員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不妨向那位商人學習,采用“以退為進”的策略讓談判對手“束手就擒”。
【亮點重溫】以退為進是談判桌上常用的一個製勝策略和技巧,是指當銷售員嚐試銷售被拒絕之後,與其勉強且直接反駁客戶的問題,不如先轉移當時的話題,讓客戶認為你不會再繼續說服他購買,等到氣氛稍有改變之後,再繼續嚐試促成。
堡壘需從內部攻破
郭磊是一位負責電信綜合管理係統的銷售代表,近日,他把一家郵電管理局列為自己的準客戶。要拿下這個客戶,他必須攻克兩道難關,一是作為決策人的郵電管理局局長,二是負責具體操辦的計劃處處長。郭磊拜訪了相關部門,但是一直沒有見到局長和計劃處的處長。
但客戶就要發出需求書了,郭磊必須在需求書發出之前拜訪局長和計劃處的處長。於是郭磊的上司,銷售經理劉文立即從上海飛到客戶所在的城市,協助郭磊進行此次銷售工作。
劉文決定幹脆直接去局長的辦公室找他。郵電局上午8∶30上班,郭磊和劉文在8∶15就來到局長的辦公室門口。這是等到局長的最好時機,等局長一開始工作,就很難打斷他了。一會兒,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士朝辦公室走來,兩人猜他就是局長,於是硬著頭皮上前打招呼。
“請問,是胡局長嗎?”
“你是?”
“我是參與電信客戶綜合管理項目的×××公司的銷售經理,我叫劉文,我們是部裏電信綜合管理係統選型的廠家之一。我昨天拜訪了電信處,今天就要離開了,所以在離開之前上門拜訪您。事先沒有預約,請您原諒。”
“我馬上要去開會了。”
“那好,我隻占用您幾分鍾的時間。”
“不行,我馬上就得走了,我的會議很重要。”
客戶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劉文的請求,他甚至不肯讓劉文他們進辦公室。如果這時離開客戶的辦公室,就很難再有機會拜訪了,劉文就兩手空空地白跑一趟。可是局長已經講得很清楚,再糾纏下去就顯得無理了。
“我今天就要回北京了,您非常忙我就不耽誤您的時間了,但是我能不能見一下相關部門呢?比如計劃處?”
“行,這事歸他們管,你去找他們談吧。”
“他們好像也不方便接待。”
“誰說他們不接待,我給他們打個電話。”說完,局長拿出手機,“老陳,我這裏有兩個×××公司的人去見你,你接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