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請局長看《茶館》呢?因為她在濟南的時候問過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得知局長很喜歡看話劇。局長離開北京時,她把局長送到飛機場,對局長說:“我們談得非常愉快,一周之後我們能不能到您那兒做技術交流?”局長很痛快地答應了這個要求。一周之後,她的公司老總帶隊到山東做了個技術交流。
老總後來對她說,局長很給“麵子”,親自將相關部門的有關人員都請來,一起參加了技術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大家都感到了局長的傾向性,所以這個訂單很順利地拿了下來。
A公司的代表聽後說:“你可真幸運,剛好局長到北京開會。”
李小姐掏出了一個小本子,說:“不是什麼幸運,我的每個重要客戶主要領導的行程都記在上麵。”打開一看,上麵密密麻麻地記了很多名字、時間和航班,還包括他的愛好是什麼,他的家鄉是哪裏,這一周在哪裏,下一周去哪兒出差。
在此案例中,中標方的銷售代表隻與客戶接觸了3次就成功談下了2000萬的訂單,而競爭對手A公司花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也未能如願,原因就在於中標方的銷售代表掌握了客戶的關鍵決策人物——移動局局長的個人資料,並且根據這些資料采取了一係列主攻客戶的談判策略。
首先,打電話到局長下榻的酒店,請酒店送一束鮮花和一個果籃到局長的房間,並寫上她的名字。
其次,打電話給本公司的老總,請老總親自去接待一下客戶。
再次,請局長參觀自己的公司。
最後,請局長去看話劇《茶館》。
這些行動都是源於客戶的個人資料,且直接作用於客戶的情感,獲得了客戶的好感,建立了比較密切的客戶關係。最終,在一次老總親自帶隊的大型的技術交流之後,李小姐的公司順利地拿到了這個大單。
每個談判人都具有感性思維,完全理性的人並不存在。從客戶的感性角度出發,打動對方的感情,獲得客戶的好感,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特別是在與大客戶談判的時候,之前對大客戶的家庭狀況、家鄉、愛好、社會關係、個人發展等方麵的資料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對於我們在談判中展開一係列公關活動獲得客戶信任有很大的作用,有助於促成談判的成功。
【亮點重溫】對對手的資料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對於我們在談判中展開一係列公關活動獲得客戶信任有很大的作用,有助於促成談判的成功。
以退為進能讓對手束手就擒
一位商人帶著三幅名家畫到美國出售,恰好被一位美國畫商看中,這位美國人自以為很聰明,他認定:既然這三幅畫都是珍品,必有收藏價值,假如買下這三幅畫,經過一段時期的收藏肯定會漲價,那時自己一定會發一筆大財。於是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買下這些名家名作。
主意打定,美國畫商就問商人:“先生,你的畫不錯,請問多少錢一幅?”
“你是隻買一幅呢,還是三幅都買?”商人不答反問。
“三幅都買怎麼講?隻買一幅又怎麼講?”美國人開始算計了。他的如意算盤是先和商人敲定一幅畫的價格,然後,再和盤托出,把其他兩幅一同買下,肯定能便宜點,多買少算嘛。
商人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隻是臉上露出為難的表情。美國人沉不住氣了,說:“你開個價,三幅一共要多少錢?”
這位商人是—位地地道道的商業精,他知道自己畫的價值,而且他還了解到,美國人有個習慣,喜歡收藏古董名畫,他要是看上,是不會輕易放棄的,肯定出高價買下。並且他從這個美國人的眼神中看出,他已經看上了自己的畫了,於是他的心中就有底兒了。
於是漫不經心地回答說:“先生,如果你真想買的話,我就便宜點全賣給你了,每幅3萬美元,怎麼樣?”
這個畫商也不是商場上的平庸之輩,他一美元也不想多出,便和商人還起價來,一時間談判陷入了僵局。
忽然,商人怒氣衝衝地拿起一幅畫就往外走,二話不說就把畫燒了。美國畫商看著一幅畫被燒非常心痛。他問商人剩下的兩幅畫賣多少錢。
想不到商人這回要價口氣更是強硬,聲明少於9萬美元不賣。少了一幅畫,還要9萬美元,美國商人覺得太委屈,便要求降低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