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打破封閉,建立聯係(2)(2 / 3)

三是持續性傾銷,指某商品持續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向海外市場銷售,這種不公正的國際貿易行為嚴重危害了被傾銷市場的利益,也同樣會受到進口國反傾銷法的追究。

表麵看來,我國的產品經常受到外國的反傾銷指控,但事實上,外國產品也經常在我國市場上進行低價傾銷,並損害了我國相關產業的利益。比如柯達、柯尼卡、富士等國外品牌長期以價格占據了國內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由於我國許多企業反傾銷意識淡薄,加上國內一直缺乏相關的具體法律規定,反傾銷機製一直不健全,使我國的企業即使有較強的意識也難以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商品傾銷,不但給進口國造成巨大而長期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會使進口國的眾多勞動者失業或潛在失業。因此國際經濟組織製訂了《反傾銷協議》。《協議》規定在如下三種情況下可以實施反傾銷製裁:

一是一國產品以低於正常價格進入另一國市場。二是傾銷商品對進口國相似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威脅,或對其國內某項新建產業產生嚴重阻礙。三是傾銷與損害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由於很多過於籠統和模糊的界定,西方國家經常假借反傾銷名義實施貿易保護主義,頻繁地采用反傾銷手段處理與他國的貿易糾紛。對於我國企業來說,要加強對傾銷和反傾銷的認識,對西方國家假托《協議》之名進行貿易保護的做法予以揭露和還擊,對於國外在我國市場上的不公平競爭現象加以法律和輿論的製裁與監督。

另外,隨著對外貿易領域的進一步加深,我國相關部門應出台有關的法律政策,以保護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合法權益。

人往高處走,錢往低處流——熱錢

溫州人是有名的智慧投資者,誰也不知道他們手裏到底有多少錢,看他們的投資就能感受到溫州民間資金的巨大身影,從前些年溫州人的“炒股團”、“炒煤團”、“炒棉團”到後來的“炒房團”,溫州遊資的動向這些年始終牽動著大家的視線。

曾經溫州商人以團隊的形式開進上海,一百多個人坐滿了三節火車車廂,幾天之內溫州人買走了將近二百套房子,五六千萬元的現金砸到上海樓市上,這一舉動成為外界關注的熱點。溫州人在上海買房的場麵是熱鬧的,就好像在菜市場買三毛錢一斤的桃子一樣,好像覺得這十來萬元對溫州人來說是無所謂的。

再後來溫州人的資金如旋風一般席卷了上海、杭州、青島、重慶、北京、沈陽,所過之處房地產的價格幾乎都以每年至少25%的價格飛速上漲。

溫州人覺得拿出這十幾萬,賺回的不僅僅是幾萬塊,幾萬快的賺頭他們都不放在眼裏。

手握巨資的溫州商人如旋風一般,迅速在全國的房地產行掀起猛烈的“圈地運動”,隻要有溫州商人出手的行業都會掀起不小的波瀾,溫州商人手裏的資金不斷流向潛力升值行業,賺得盆滿缽滿。

溫州人用來投資的這一部分錢叫做熱錢,在國際上同樣有一批投資者手持熱錢,用來投向世界各國的經濟窪地。

熱錢,又稱遊資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是指為追求最高報酬與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

熱錢具有短期性、套利性和投機性。除此之外,熱錢還有另外幾個特征:高收益與風險並存,高信息化導致商家的敏感性,高流動性與短期性投資相一致,高虛擬性投資與投機性同在。因此熱錢成為誘發市場動蕩乃至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當年墨西哥金融危機的爆發,熱錢就起了高速催化劑的破壞作用。

這些熱錢的進入有多種渠道:

第一、以虛假貿易方式進入。這樣的方式需要國內外企業相互聯合,國內的企業與國外的投資者可聯手通過虛高報價、預收貨款、偽造供貨合同等方式,引入境外資金。

第二、采用增資擴股的方式進入。有些外商投資企業,在原有注冊資金基礎上,假借擴大規模,增加項目等理由申請增資。資金流入後,卻成為熱錢,進行短期投資套利。當獲得利益時,可以找個借口說原定項目不符合某項標準,決定撤銷。這樣一來,熱錢的進出就很容易。

第三、以地下錢莊的方式進入。地下錢莊給外資的進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徑。比如,投機者在香港或者境外把錢打到當地某一個指定的賬戶,確認無誤後,內地的地下錢莊自然就會幫投機者開個戶,這樣的話,外幣自然就轉化成人民幣了,但表麵看來,卻不覺得有外幣進來。熱錢以非法途徑流入國內,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熱錢的流動性頻頻引發金融危機。

比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以韓國為例,在危機爆發前,為了追求發展速度,韓國金融機構采取的是“短借長貸”的融資方式。這一政策充滿風險。當東南亞的金融危機爆發後,大量熱錢以及其它國外資本迅速撤離韓國,因此韓國突然出現了巨額短期外債要求兌現的緊迫局麵,整個國家的資金頓時麵臨著枯竭。接下來韓元暴跌、股市一路狂降、一家家企業破產倒閉,韓國經濟深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