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商的期貨交易主要是以兩種形式進行的,即價差投機和套利交易。
價差投機指投機者通過對價格的預期,在認為價格即將上升時買進、價格即將下跌時賣出,然後待有利時機再賣出或買進原期貨合約,以此來獲取利潤的活動。
人們常說“市場無情,不分親疏”,進行價差投機要對市場價格變動趨勢有準確的把握能力,一旦判斷失誤,損失將是不可避免的。
套利交易又叫套期圖利,是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進行套利交易的投機者關心的是合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係。如果兩種商品的價格的走勢與投機者估計的一致,那麼其套利交易將成功獲利,反之,則必然造成損失。
套利交易豐富和發展了期貨投機交易的內容,套利交易對期貨市場的穩定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一是套利方式為投資者提供了對衝機會;其二是有助於將扭曲的市場價格重新拉回至正常水平。
從總體來看,期貨交易有一個條件貫穿始終,那就是對商品未來價格走勢的判斷,所以無論是交易的哪一方,對市場的了解和預測都關係著他們的盈虧,商家們在進行期貨交易時,既要看準商機又要回避風險,這取決於商家對經濟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市場變化規律的經驗積累。
比較劃算的投資方式——債券
古時候有一個國王,除了專心治理國家以外,他還很喜歡做生意,因此他的國家富有,百姓們不愁吃穿。
有一次,一位大臣帶了一個海外的商人來見國王,告訴國王這個海外商人遇到了麻煩,把所有的金子和食物全都丟掉了,胳膊也摔傷了,想在這個國家住上一段時間,可是人們都不敢幫助他,所以帶他來見國王,請求國王批準他在這裏住一段時間,並希望得到幫助。
其實並非這個國家的人們冷酷,是因為國王曾經下令,凡是以前與本國沒有過往來的國家的居民到達本國國土,不準私自留在家中或客店,必須奏知國王本人。這個國家以前從來沒有來過海外的商人,所以沒有人敢收留和幫助他。隻好把它帶到一位大臣那裏,請大臣帶這位商人去見國王,並請求幫他渡過難關。
國王是個心地善良的任君,所以答應了商人的請求,並留他住在皇宮養傷。國王派了專門的人照料商人,並贈送給他幾套新衣服,而且不斷宴請商人,讓他品嚐本國特有的美食。
一個月過去了,商人終於痊愈了,並且養的比以前還健壯。商人打算過幾天回自己的國家。國王知道後,讓人給他送來金銀、快馬、足夠的食物和水,而且想到他是海外商人,還給他準備了一艘小船,當商人到達岸邊無法騎馬時,可以乘船回國,馬可以牽到船上一同帶走,也可以賣掉或送人。
商人知道後激動無比,總覺得該回報國王些什麼,於是他向照料他的人打聽國王喜歡什麼。那個人告訴他國王除了治理國家井井有條之外,還喜歡做生意。商人一聽高興極了,原來國王也是個商人!
商人來向國王辭行,國王問他還需要什麼,他可以派人為他準備。商人連忙說國王送的東西已經很全了,還說國王對它這麼好,他不知道如何回報,聽人說國王喜歡做生意,想告訴國王有關生意的一件事作為回報,不知道國王是不是感興趣。
國王聽了大喜,連忙說,當然感興趣了,我最喜歡做生意。於是商人告訴他,在自己的國家有一種動物毛皮,又美觀又廉價,可以做成衣服,也可以做成毛毯或者作為裝飾。他還說,這種毛皮是他們國家的特產,因為隻有他們國家適合這種動物生存。
國王說海內的人的確喜歡毛皮,而且視為珍品,但如果派人去海外買毛皮,時間長花費大,要是買的太少就不大合算。而且以前從來沒聽說過海外有個國家盛產毛皮。
商人趕緊說:“是這樣的,我們國家的毛皮由帝王統一管理,集中賣給更遠的國家,不許私人買賣,所以即使有人去買也買不到。”
國王聽了問商人他們的帝王怎樣才肯將毛皮賣給自己,商人說自己恰好是商會的領導,可以親自去跟帝王稟報,隻是他們的帝王隻喜歡黃金不喜歡白銀和首飾。
於是國王打算派人帶著足夠的金子買下海外所有的毛皮。但自己國家市場上白銀流通多,大家大多在家裏儲存黃金,國庫現有的金子又不夠,這怎麼辦呢?
有位大臣給國王出了個主意,說是讓國王寫一些借條,在上麵打上國家的大印,許諾誰要是拿一兩黃金出來,一年之後就可以得到一兩五錢黃金。
這個主意果然不錯,老百姓們都把存在家裏的金子送來,寫好數目,拿了借條回去。毛皮運回來之後,國王把毛皮全部高價賣給鄰國,而且隻收黃金。一年之後,國王賺了原來十倍的金子,並按承諾把金子分給百姓,收回借條。
國王賺了鄰國一大筆錢,全靠發行借條做生意,這種借條放到現代,在經濟學上叫做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