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抱怨工作難找,日子不好過等等,的確是這樣。但我們也要相信,工作雖不好找,但人才市場上還是有很多招聘單位。如果你對自己的擇業目標一片茫然,對自己的發展沒有明確的規劃,你對投簡曆就沒有針對性,也許你真的很優秀,但你的發展目標不明確,就無法突出你的優勢,機會當然不會送上門。另外,擇業還要有策略,比如你的簡曆如果太泛泛,就很難在眾多求職簡曆中被注意到,也許優秀的你會因此與大好機會擦身而過。對於擇業者來講,要把握這樣幾點:一是要了解當前國家有關就業的方針政策,以便能按照方針政策進行有效的擇業選擇,避免做無用功;二是悉擇業程序及有關的注意事項,掌握有關的應聘的技巧;三是調適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在沒有達到預期時不要盲目灰心甚至放棄原來的目標,應該分析原因,找出差距,然後理性對待並對目標進行調整。
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時期,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已不再是口號,一方麵知識密集型的新產業部門不斷湧現,另一方麵使傳統產業部門經過改造,知識含量大幅度提高。
知識經濟的直接影響就是:從事生產的勞動力會逐漸減少,從事知識生產和傳播的勞動力將越來越多。這一影響將引起一次有關擇業方向的革命,所以每個有職業規劃和發展的人都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行自我提升,以適應經濟大潮的發展變化。
金融風暴吹動你的收入——失業率
星球環島網上有一則關於失業的故事,說的是美國東北部華盛頓州的彼得森一家的事。
18歲的時候,加裏·彼得森開始在華盛頓州阿伯丁市的韋爾豪澤鋸木廠找到一份工作。然後結了婚。
接下來的三十五年中,加裏每天早上三點半鍾起床,走下山坡,進入鋸木工廠。下午三點鍾,他下班回到在山上的家。一年一年,他重複著這樣的生活,這三十五年中,他生了三個女兒,送一個兒子上了大學,後來又變成祖父。
2007年,他把他的女兒介紹進了這家鋸木廠,使得他的家裏有了兩份穩定的收入。
他女兒叫為切爾,25歲,帶著兩個小孩兒和父親住在一起。她做家庭護理的工資每小時10美元,鋸木廠付她每小時15美元。於是她很樂意來這裏工作。
她開始工作的頭一個半月,沒有人叫她的名字。大家都稱呼她為“加裏的孩子”。
就這樣順順當當地過了大約十個月。父女倆都在鋸木廠工作,有兩份穩定的收入,一棟房子。
但後來,2008年的某一個星期一,加裏和他的同事都被叫去開會。他們以為是裁員,但讓每一個人都大吃一驚的是,廠長說,因為市場疲軟,沒有足夠的人興建房屋,沒有足夠的人買木料。要關閉這家鋸木廠。就這樣,父女兩人都失業了。
那時加裏53歲,他似乎很冷靜,但卻不知道能找到什麼別的工作。他的女兒要養活兩個小孩兒,因此急著四處尋找新的機會。
2008年的金融風暴,讓很多經不起風雨的公司倒閉,很多人失去工作,失業人數比以往幾年都有大幅增加。對於失業人數的具體增幅,政府通常是以失業率來衡量的。
失業率是指失業人口占勞動人口的比率。它是指一定時期全部就業人口中有工作意願而仍沒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
失業率可以用來衡量閑置中的勞動產能。失業數據的月份變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發展狀況。
通過失業人口我們可以對失業率進行統計,首先明確失業主體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有勞動能力;願意就業;沒有工作。我們先把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等同於勞動年齡人口,即16—65周歲之間的人。因為在勞動年齡人口中有一些不願意工作的人,我們把不願就業的人口稱為不在勞動力人口,把勞動年齡人口中減去不願就業的人口之差稱作勞動力人口,於是,得到下麵的公式:
總人口=勞動年齡人口+不在勞動年齡人口;
勞動力人口=勞動年齡人口-不在勞動力人口=就業人口+失業人口;失業率=總失業人口/勞動力人口;失業率有“皇冠上的明珠”之稱,因為就所有的指標來說,它即能反映整體經濟狀況,又是市場上最為敏感的月度經濟指標。通過失業率可以判斷一定時期內全部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就業情況良好,失業率下降,代表整體經濟健康發展;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失業率上升,代表經濟發展放緩衰退。
失業率是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晴雨表”之一。失業人口的增加直接導致失業率的上升,2008年的金融風暴如一股強勁的台風,吹亂了每一個人的心,確實讓很多人叫“難”。比如,你是一家織布廠的職員。隨著經濟衰退周期的降臨,人們的收入減少,很多人為了省錢,能穿以前的衣服就不再購買新衣服了,因此購買服裝的人大量減少,所以服裝加工廠的訂貨也就越來越少。這時,你們所生產的布料就會在倉庫裏越堆越多,老板的臉色一天比一天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