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你怎麼記得這麼清楚?”
“我對自己經手的每一件事情,都心中有數,這份報表是昨天送的,時間間隔短,所以記得數據。”
領導又問,“你特意背過裏麵的這些數字?”
小林回答,“沒有單純的去記數字,從我到公司之後,所經手的每一個項目報表都反映著該項產品的研發深度、市場動向和發展前景,通過報表我熟知每個環節,而且,在周末也曾偷偷做過市場調查,自己也有數據記錄。”
領導問“你在公司負責幹什麼?”“接打電話,給客戶送報表,為親自登門的重要客戶開門並沏茶。”“馬上停止你現在的工作,整理你自從進公司之後的所有工作記錄,包括你周末的市場調查數據和你的見解,越詳細越好,三天之後拿給我看。”一周後小林被提升為助理工程師。半年之後,小林晉升為工程師。三年之後小林成為該公司最年輕的副總。也許很多大學畢業生覺得小林實在是太幸運了。事實上是嗎,他隻是為領導跑腿去請一位工程師,但這位工程師恰好沒在公司。這種事情,工作中很常見,幾乎每個人都經曆過。小林的機會在於他以他的工作積累、勤奮和工作主動吸引了領導的注意力。
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對當今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時也指出:“隨著信息的發展,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注意力指的是公眾在接受一種信息時,存在著消費或人力財力投資的潛在動向。小林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幾年內得到提升,是因為他的勤奮和用心引起了領導的關注。
如果你是小林,當初送報表打電話,給客戶開門倒水持續長達一年的時間,也許早就拍案而起另謀高就了,這裏麵沒有什麼對錯,如果小林在該公司得不到提升的機會,也許同樣會辭職離開,但是看看小林積累的是什麼,絕不僅僅是打雜跑腿的虛度時光。成功的人注定要成功,他知道如何厚積而薄發,得到應有的注意和認可。
在職場上,很多自覺勤奮的員工,很難達到升遷,這些員工分為如下幾個類型:一是抱怨型。這類員工對工作盡職盡責,也勤奮努力,但是他們卻充滿了抱怨的情緒。工作一點沒少做,卻給人留下了對公司不滿的壞印象。這類員工一般不會被考慮提升。二是黃牛型。這類員工,辛辛苦苦的勞作,踏踏實實的傻幹,卻很難出成績。
這些員工就像老黃牛一樣“隻知低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
這樣的員工如果想得到晉升和重用,必須停下來思考,看看自己的工作方式有沒有問題。凡事先想後做,摒棄那種傳統而笨重的工作方式,學會運用靈活的方式和聰慧的頭腦處理問題,以最成熟的思路去完成手頭的工作。
三是盲目自滿型。這樣的員工隻需要做一件事就知道自己為什麼得不到提升。請你拿一隻裝滿水的杯子,然後向裏麵加入更多的水,結果當然是不言自明了。人有自滿的心態,就無法接納新的知識和技能,你不提升自己,公司如何給你提供晉升機會。這樣的員工如果不思改進,那就隻能在一邊自滿一邊落伍中自行退化了。
四是不團結型。這類員工很自信,工作表現也非常突出,也為公司帶來很大收益。但瞧不起同事,常常以輕蔑的態度對待身邊的同事。他們雖有出色的成績,卻有很差的人際關係。這樣的員工,領導用起來非常謹慎,我可以給你加薪但不能給你晉職,否則以這樣的心態和人際關係去管理,不出幾個月肯定砸鍋。五是默默無聞型。當今社會崇尚自我,但是這類員工偏偏甘於安靜,工作做的很好,也認真負責,可是卻像空氣一樣無聲無息,讓人察覺不到,這樣即便你才華橫溢也不會得到重用,其實對個人和公司都是一種損失。
這類員工要學會推銷自己,把自己的能力和才華變成實效讓大家了解和認同。給自己創造一個晉升機會,當然也會給公司到來更大的收益,一旦這類員工通過調整改變得到重用會達到公司和個人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