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尋找雙贏的機會
博弈在經濟學裏是鬥智鬥勇,給你一個巧妙回避風險的方法,用迂回的策略,以搭順風車的便利給自己創造盈利的機會。
他們麵臨怎樣的選擇——囚徒困境
有一天,某富翁在家中被殺,財物被竊。警方在偵破此案的過程中,抓到了湯姆、傑克兩個犯罪嫌疑人,並從他們的住處搜出了被害富翁家中丟失的財物。麵對呈現在眼前的物證,他們承認了自己的偷竊行為,但卻矢口否認殺害富翁,辯稱是先發現富翁被殺,然後他倆隻是順手牽羊偷了點兒東西。
針對兩人的狡辯,警方對他們采取了隔離審訊。為了分化瓦解他們,檢察官分別對兩人說了以下一段話:
本來你們的偷盜罪證據確鑿,可以就此判你們1年刑期。但是,根據將功贖罪製度,如果你主動坦白並且揭發同夥的殺人罪行,我們將對你進行從寬發落,判你無罪釋放,但你的同夥要被判30年刑期。如果你頑抗到底,拒不坦白,而被同夥檢舉出你的殺人行為,那麼你就要受到嚴懲,將被判刑30年,你的同夥將被無罪釋放。當然,如果你們兩人都坦白,那麼你們都將隻被判15年刑期。湯姆和傑克各隻有兩個選擇,即坦白和抵賴。這兩個嫌疑犯該怎麼辦呢?他們麵臨著兩難的選擇——坦白還是抵賴。顯然最好的選擇是兩人都選擇抵賴,都得到最好的結果——隻判刑1年(殺人罪按照疑罪從無原則,證據不足無法成立,隻能以偷盜罪各判每人1年徒刑)。但是由於兩人處於隔離的情況下,沒有串供的條件,所以他們不得不仔細考慮對方可能采取什麼策略,以及對方采取的策略對自己有什麼影響。
湯姆和傑克都是絕對的精明人,都隻在乎減少自己的刑期,並不關心自己的選擇會對對方產生什麼影響,對方因為自己的決策又將被判多少年刑期。
湯姆會這樣推理:假如傑克選擇抵賴的話,我隻要坦白,馬上就可以無罪釋放,獲得自由,而我若抵賴則要坐牢15年,顯然坦白比抵賴要劃算得多;假如傑克選擇坦白的話,我若抵賴,則要坐30年牢,坦白卻隻坐15年牢,顯然還是選擇坦白為上策。所以說,無論傑克選擇抵賴還是坦白,我的最佳選擇都是坦白,還是坦白交代了吧。
同樣,傑克也跟湯姆一樣會算計,也會如此推理。因此最終結果是兩個人都要做15年牢。
這就是博弈論中經典的故事“囚徒困境”。
在囚徒困境中,最好的策略直接取決於對方所采用的策略,取決於對方所采取的策略為發展雙方合作留出多大的餘地。獨立於對方所用策略之外的、從利己目的出發的、最好的決策是不存在的。但在經濟活動中商家們往往都會從利己目的出發來做最後決策。
就拿最普遍的價格競爭來說,同一行業不同企業之間激烈的價格競爭算得上典型的囚徒困境現象。在價格競爭中,隻要雙方都以對方為敵手,隻關心自己的利益,那麼不管對方采取怎樣的決策,自己采取低價策略總會占便宜,這就促使雙方都采取低價策略。
比如在家電行業中,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大批家電湧入市場,為了各自利益,各個商家競相降價,消費者當然是從中獲益,但商家們為了搶占市場,所剩利潤微乎其微。這種狀況下,如果商家們繼續爭下去,利潤可能會為負值,甚至一些實力小的商家會瀕臨破產。隻從自己角度出發,最終都沒有賺到錢,損人而不利己。
那麼如果雙方進行合作,共同製定比較高的價格,就可以避免無休止的價格大戰並獲得較高的利潤。但是在不確定其他商家是否遵守承諾之前,每一個商家都會從自身利益出發,因此一輪輪的價格大戰時有發生。雙贏也就成為泡影。不同企業之間五花八門的價格聯盟總是非常短命,道理也就在這裏。
在日常的經濟生活中人們也麵臨很多和囚徒困境相似的選擇。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市場中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過做生意的人都很精明,你希望利益最大化,我也希望利益最大化。那麼在不能確定對方如何選擇的時候,商家們當然從自己的最佳利益角度做出選擇,這樣選擇的最終結果對兩個參與者來說都是最壞的。這是一種嚴格的劣勢策略,理性的經營者們一定要盡量避免陷入這種策略,在不受其它力量幹預或製約的情況下做出最優決策。
為什麼肯德基和麥當勞緊緊相鄰——納什均衡
假設有一條筆直的公路,公路上每天行駛著大量來往的車輛,並且車流量在公路上是均勻分布的。現在設想有兩家快餐店A、B要在這條公路上選擇一個位置開張,招攬來往車輛。他們所賣的東西口味差不多,價格也相當。那麼,兩家快餐店開在公路的哪個具體位置好呢?
也許你馬上會說把這條公路從0到1四等分,快餐店A設在1/4的位置,快餐店B設在3/4的位置,不就是最好的策略選擇嗎?的確,從資源的最佳配置來看,這種均勻散布的情況是最優的,每家快餐店都擁有1/2的顧客量。同時,對於開車的司機來說,這種策略的敲定,會使司機到快餐店的總距離最短,可大大縮短吃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