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走訪周圍的居民,學校得到的回答與那個學生猜測的相同,玻璃就是一些調皮的小孩子打碎的。這下,學校可要大批量的購買玻璃,請人重裝了。
在經濟學上,這種情況叫做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衍。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曾做過一個關於破窗效應的實驗:
他買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中產階級社區,這個社區相對整潔繁華。把另一輛停在紐約布朗克斯區,這個地方相對雜亂,沒有秩序性。他把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車的車牌摘掉,然後讓頂棚保持打開著,結果當天晚上就被偷走了。但放在帕洛阿爾托的那一輛,過了一個星期還好端端的放在那。可是當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打碎了之後。不到幾個小時,那輛車就不見了。
這一實驗告訴人們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人們還應高度警覺那些不易察覺的微小的過錯,以便及時矯正,避免惡果發生。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人們的行為總是受某種暗示的潛在影響。比如某人本來並無貪心,但是粗心的路人把錢露出衣袋少半部分,這時,那個人就有可能貪念頓起,順手牽羊做了小偷。
受到破窗效應的啟示,日本發明了一種叫做“紅牌作戰”的質量管理活動。他們將沾滿油汙、不清潔的設備貼上具有警示意義的“紅牌”,將藏汙納垢的辦公室和車間死角也貼上“紅牌”,這樣人們就會盡快收拾整齊,使其迅速改觀,從而營造了一個清潔整齊,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圍。
對於企業來說,破窗效應提示管理者要看重小事,對於員工,對於體製,對於客戶攻略切不可忽視其中的點滴,要隨時查漏補缺,防範其不良影響,以此來保障大局無礙,保障企業的盈利和發展。
二和八究竟哪個大——二八定律
喬治亞公司是一家年營業額達到數百萬美元的地毯供應商,這家公司過去隻賣地毯,現在它也出租地毯,出租的是一塊塊接合在一起的地毯,而非整塊地毯。
原來這家公司意識到,在一塊地毯上,80%的磨損出現在20%的地方。通常,地毯到了要替換時,大部分的地方仍然完好無缺。
因此,在公司出租計劃中,一塊地毯隻要檢查出有磨損或毀壞,就給客戶更換那一小塊磨損或毀壞的地方。這種做法同時降低了公司和顧客的成本,使該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而且引起眾多同行的仿效。
一個小小的80/20觀察,改變了一家公司,並且可能導致整個行業廣泛的變化。
無獨有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品質管理大師朱倫與戴明分別提出了關於品質管理的思想和理論,但卻都遭到了駁斥。當時的美國工商業界不接受這一理論,美國沒有一家公司看好他們的理論。
為此,朱倫和戴明移居到對他們的思想和理論感興趣的日本。在那裏,他們采取大量減少產品缺陷和降低製造成本的舉措。經過他們的努力,在日本締造出很多擁有高品質和高生產力的企業,掀起一股品質革命(或品質管理運動)的浪潮。
後來,眾多商品都是在品質革命的引導下,其質量和價值有了顯著提高,成了人們提高生活水準的重要保證。
通過研究產品達不到標準的因素,朱倫發現,問題的關鍵在於20%的瑕疵導致了80%的品質問題。正是由於這一少部分瑕疵,使大量的產品受損。所以,應該把主要工作放在尋找那“關鍵少數"瑕疵的來源上,抓住關鍵的點,全力克服解決,而不必一次性將所有問題都擺在日程上。
所以,如果彌補了具有決定性的20%的品質管理缺失,你就可以得到80%的收益。
無論是喬治亞公司業務的蒸蒸日上,還是品質管理大師朱倫與戴明掀起的品質革命,其初始理念都是由於了解並把控了產品20%與80%之間的關係。這就涉及到經濟學上的二八定律原理。
二八定律是指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隻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二八定律可引申為,在任何特定的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隻占少數,即20%,而不重要的因子則常占多數,即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