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和巫婆該要哪一個——機會成本
小時候曾看過一篇童話,童話裏有一位英俊帥氣又有才華的王子。有一天王子出去狩獵,他騎著高頭大馬,帶著隨從們在森林裏轉來轉去,眼看天就要黑了,可他們隻是打到了一些山雞野兔之類的獵物。
王子感到很不開心,以他的射獵技藝,再凶狠的獵物也休想逃掉,可是天公不作美,他轉了一天也沒碰到什麼大的獵物,根本談不上展示自己的絕技。
隨從們勸他先回皇宮,改天再來,也許運氣會更好些。王子也認同下人們的提議,隻是覺得很不甘心,也很沒麵子。於是他決定多轉一會兒,不為狩獵,全當散心。
走著走著,忽然前麵有個黑影一躍而過,王子眼尖,看準了是一隻斑斕猛虎,隨即催馬趕去。大家一起追了一程,下人們的騎術不及王子,早就跟散了。
王子也無暇顧及別人,隻顧追趕猛虎。他和老虎的距離一點點逼近,王子忽然拔劍,一箭射出,隻聽“啊”的一聲。王子感到奇怪,近前去看,不見猛虎,卻見一個美女捂著右臂,右臂上插的正是自己那支箭。
鮮血從女子傷口處不斷的流出,王子來不及多想,趕緊下馬為女子包紮。血終於止住了,女子起身道謝。王子疑惑的看著女子說,“我明明看到我射中的是一隻老虎,怎麼會是一個女子,告訴我,到底怎麼回事?”女子毫不隱瞞,說其實那隻老虎就是她,她本是森林中的一位仙子,悠閑的在林中過著日子,可是前兩天來了一位惡魔,惡魔想把她逐出森林,無奈之下,為了防身她變作猛虎,想要在今晚天黑之後逃出森林,沒想到被王子射中。
王子聽了很抱歉,就把女子帶回皇宮。日久生情,王子想娶女子為妻,在新婚之夜,女子忽然變成了一個巫婆。
她告訴王子,其實自己白天是個美女,晚上是個巫婆。當然,如果王子不喜歡,她也可以白天是巫婆。晚上變回美女陪著王子。這兩種情況,王子可以任選其一。
這下王子不知如何是好了,晚上有美女相伴自然不錯,可是白天的王妃居然是個巫婆,讓他的麵子往哪擱。但如果王妃白天是美女,晚上陪著自己的就隻能是個巫婆。王子一時陷入兩難境地。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對於王子來說,選擇其中一種可能,就必須放棄另外一種可能。在經濟學上,這叫做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又稱選擇成本,是指做出一個選擇後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說,機會成本其實是為了得到一種東西而必須放棄的另一種東西。
機會成本反映了一個決策、一件事物的真正價值或收益。比如你為了看一場電影而放棄一次舞會,那你看電影的機會成本就是一次舞會;為了打牌而放棄觀看一場球賽,那打牌的機會成本就是看一場球;為了應酬而放棄了朋友間的一次聚會,那應酬的機會成本就是一次聚會。
當一個商家必須在投資房地產和投資股票中做出選擇時,如果他選擇投資房地產,就意味著放棄投資股票所獲得的所有收益。反之,選擇投資股票,當然要放棄投資房地產即將獲得的全部收益。
所以無論是普通大眾還是投資商,在衡量機會成本時,不僅要看當前實際的成本,還要看到其背後隱藏的成本。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曾出現過一個奇怪的現象:統計結果表明,當工資率上升的時候,人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來工作;可是在工資率上升到某一個程度後,再繼續往上升,人們的工作時間不是增加反而是減少了。
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人們休息的機會成本就是工作收入,當工資率上升的時候,人們閑暇的機會成本上升了,所以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多工作。但是當收入已經足夠高了(工作的時間也已經比較長了),這時閑暇相對來說就比較有吸引力了,閑暇的機會成本,即工作收入相對來說就低了,所以人們寧願減少工作時間減少收入而去享受他們認為難得的閑暇時光。無論是選擇多工作還是選擇多休息都是人們將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選擇。
自從有了人類,選擇就隨之出現,自從有了商業,機會也隨之出現。機會成本運用得當,經濟效益就會最優化,機會成本運用的不好,就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麵的浪費。
比如一家服裝廠,在布料供應有限時,用這批布料生產了一批童裝,那它就不能用這批布料來生產女裝,那麼生產童裝的機會成本就是指放棄生產女裝的收益。如果恰恰童裝市場看好,該廠生產的童裝全部高價售出,那麼當然是機會成本運用的好,也就是說,在麵臨兩種收益選擇時,這家服裝廠選擇了收益中的一種。
又比如:某人決定開一家花店,開店需要投資購買商品和經營設施,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經營。對這個人來說,開店的機會成本是他開店所需投資用於儲蓄可得到利息(或把所需投資用於其他用途可得到的收益),加上他不開店而從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工資。可偏偏那時花店生意不景氣,甚至比不上打工者的工資收益,那這個人可能會賠錢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