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受供求關係影響,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下,有些窮人可能會因為買不起糧食忍饑挨餓。但在我國,國家會用庫存糧食來填補市場,並製定相關的政策和製度限製糧食價格,使糧價不至於瘋狂暴漲,讓百姓有米下鍋。這一做法保障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
世間萬物都不是絕對靜止的,即他們是在不斷的運動中達到平衡的。價格和價值同樣也有著他們的運動規律。
價格運動規律是指價格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表現價值,實現價值並圍繞價值變動的規律。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在遵照價值規律的前提下,以價值為固定參照,價格圍繞價值上下變動的規律。
價值運動規律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的規律。在符合價值規律運動要求的前提下,商品交換必須以價值為基礎,進行等價交換。
價格運動規律與價值運動規律是相互聯係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價值規律對價格運動的內在支配。價格體現商品價值,也就是商品值多少錢。價值規律對價格運動具有強製性,這種強製性迫使價格無論怎樣運動變化,都必須趨向於價值。
二是價值規律的作用必須通過價格運動來表現。價值本身是一個抽象概念,是蘊涵於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它本身無法表現自己,隻有通過價格這一表現形式來達到外在的表現,同時價格規律也要通過價格運動來表現。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最多的還是商品的價值和價格,也就是買這件商品需要花多少錢。由於商家的炒作,天價的東西固然還會有,但消費者在買東西時,還是要保持理性,從商品的價值出發去衡量商品價格。
購買的目的是什麼——使用價值
在朋友的生日晚宴上,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高跟鞋和貨車哪個更好”?乍聽起來,這個問題提的實在可笑,這兩者能有什麼關係?晚宴上有人打趣說哪個都不好,錢最好,錢什麼都能買。半醉狀態的人們甚至還爭論起來,一個說當然是貨車好了,貨車價格高,又能運東西,而且,就是再舊的貨車,把它賣掉,買雙高跟鞋還是不成問題的。
另外一個朋友舉著酒杯說,我看不見得,大街上的女士們,穿高跟鞋的有的是,可沒見他們每天坐著貨車上下班,也沒看有幾個女孩子在遠程物流裏當貨運司機。這時旁邊也有人附和著說,就是,你看到哪位女士離得開高跟鞋?但是他們的生活大都不會直接接觸貨車。
終於有個聰明人講話了,他說那要看你需要什麼了,如果你想穿鞋子,絕對不會去售車市場買一輛貨車回來,就是全世界所有貨車都一塊錢一輛,你也不會把他買來穿在腳上。你還是會去商場按照腳的尺碼給自己買雙鞋子穿。
當然了,對於一個搞物流的人來說,如果他恰好需要一輛貨車,即使是高跟鞋再便宜,對他來說也是不相關,即使貨車幾百萬一輛,他還是要買貨車,因為他不是需要穿高跟鞋,而是需要搞運輸。
此人說完這番話,一口氣幹了杯子裏的酒,等著挨批。但卻沒人說話,所有討論的人全都住嘴,他們想到了一個共同的概念,大家異口同聲,“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是商品的基本屬性之一,它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物品的效用。比如麵包能充饑,飲料能解渴等等。
有時候沒有價值的物品也具有使用價值,比如陽光、空氣等自然物。使用價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一個共同屬性。所有商品都具有使用價值,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指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任何物品要想成為商品都必須具有可供人類使用的價值;反之,毫無使用價值的物品是不會成為商品的。
使用價值不同於商品的交換價值,這一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第一,從商品的屬性角度看,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能夠反映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交換價值從屬於商品的社會屬性,它體現出來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某種社會關係。
第二,存在的載體不同,使用價值是永恒的範疇,一直存在,而交換價值卻是以商品為載體而存在的,他的存在隻有在商品上才能得到體現。
第三,使用價值的存在是必須的也是客觀的,它不以交換價值的存在為前提,但是具有交換價值的物品必定具有使用價值。
第四,生產商和消費者的目的不同,生產者是為了獲得交換價值,但消費者是為了獲得使用價值。
人們購買商品,或者獲得非商品的某種物質,都是以獲得其使用價值為最根本的目的,使用價值的存在體現了事物在人類生存和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