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嚐試錯誤”呢?伯格倫的解釋是:從別人對自己的反應(反饋)中認識自己的錯誤,然後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讓別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為了更好地說明自己的管理秘訣,伯格倫講述了一件事:
有一次,伯格倫去國外的一家分公司視察工作。一天,他給分公司的秘書一疊文件,讓秘書打印出來:“請把這些文件打一份,謝謝!”秘書接過文件之後,就把文件壓在一大堆文件的下麵。時間慢慢過去了,兩個小時、三個小時、四個小時……一天過去了,伯格倫見秘書還沒有把打印的文件送過來,就忍不住去問秘書。結果秘書告訴他:“我以為你不急著用這份文件,所以我先做比較急的工作了。”
聽秘書這麼說,伯格倫才明白原來分公司所在的國家的文化與總公司所在地的文化是不同的。在自己的國家,如果伯格倫把一份文件交給秘書,讓秘書打印出來,秘書知道要立刻完成。但是,在分公司顯然不是這樣。因此,伯格倫沒有任何生氣,他笑著對秘書說:“對不起,這是我的錯誤,是我沒有交代清楚,才讓你那麼認為。”秘書聽到董事長這麼說,頓時覺得不好意思,忙說:“對不起,董事長先生,是我沒有及時完成你交代的工作,我現在馬上去完成。”
這件事讓伯格倫意識到,在交代任務的時候,一定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下屬聽懂了,而要站在下屬的立場想一想:下屬聽到怎樣的交代,才會明白上司的意圖?從那以後,伯格倫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
伯格倫以這種謙虛、誠懇、敢於認錯的姿態,為自己樹立了強大的人格魅力,深深贏得了員工的信任,大家有了什麼想法,都願意積極地與他分享;對公司有什麼不滿,也願意坦誠地向他傾訴。而每次伯格倫都能設身處地地為員工著想,這很好地表達了對員工的尊重和理解,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好。
安德斯·伯格倫為什麼廣受員工的好評呢?因為他善於換位思考、換位溝通,努力去理解員工的想法。當領導者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下屬時,下屬會感到遇見了知心人,下屬就會親近領導,就願意與領導溝通。這樣一來,領導就可以從與下屬的溝通中感知下屬的需求,了解公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加以解決。
當然,領導者在理解下屬的同時,也要讓下屬理解自己。經常有領導者抱怨:“下屬不理解我的意圖,我交代給他的任務,他不積極執行。”“下屬執行不到位,做出的結果不是我想要的。”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就在於下屬沒有理解領導者。因此,在下達任務的時候,一定要站在下屬的角度,用下屬聽得懂的話語、用下屬願意聽的語氣去下達任務。這樣才能贏得下屬的積極配合、心甘情願地服從和支持。
4跟員工溝通:多用建議,少用命令
在企業日常管理中,領導者與員工溝通是最常見的管理行為。那麼,怎樣與員工溝通呢?也許你會說:“這還不簡單?不就是針對某些問題和員工交流想法嗎?”話是這麼說,但具體怎麼做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吧:
某企業的生產車間裏比較髒亂,原因是生產任務比較繁重,大家都忙著搞生產,無暇顧及衛生情況。這天,生產部門主管來到車間,見地上比較髒亂,非常不滿意,他把車間主任叫到跟前,大聲地說:“看看你的車間,又髒又亂,還不趕緊收拾一下!”
車間主任不高興地說:“生產任務這麼重,我們忙得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時間收拾這些?”
生產部主任一聽,覺得車間主任說的也有道理,於是悶聲不響地離開了。
過了一會兒,生產部經理來到車間,也發現車間比較髒亂。他先在車間裏四處巡視一番,然後找到車間主任,關切地問:“最近忙壞了吧?”
車間主任說:“還好了,幸虧大部分已經完工了,剩下的任務可以按部就班地進行了。”
生產部經理說:“我在車間轉了一圈,感覺裏麵有點亂啊,能不能抽個時間收拾一下?”
車間主任說:“我也注意到了,我馬上安排人整理。”
大概過了半個小時,生產部經理來到車間,發現裏麵已經井然有序,地上非常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