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把“家人意識”融入到團隊管理中來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需要情感上的交流,希望與家人、朋友、同事們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員工的這種情感需求如果能在企業獲得滿足,那麼他們就很容易從企業獲得歸屬感,他們就會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盡職盡責地做好“家人”該做的事情,為企業的發展竭盡全力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蝸牛為什麼走到哪裏,都會背著一個殼兒?因為殼兒給它帶來了歸屬感和安全感,蝸牛把殼兒視為自己的家。同樣,如果你希望員工時刻把企業放在心上,認真地對待工作,那麼你就有必要把“家人意識”融入到企業管理中來。
很多人都吃過“老幹媽”調味品,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它的來曆呢?其實,這得益於老幹媽的創始人陶華碧幾十年來的親情化、家庭式經營和管理。
由於公司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員工吃飯難、住宿也是個問題,陶華碧決定包攬所有員工的吃住問題。即使公司不斷發展,人數達到1300人時,這個規矩依然沒有廢止。這麼龐大的企業,一直實行全員包吃包住,誰敢想?誰又敢做?但是陶華碧不惜花“血本”,始終堅持下來了。
每當過年,貴州就有吃狗肉的習俗,陶華碧考慮到這一點,特地建了一個養狗場,長年累月養著80多條狗,每到冬至和春節就會殺狗,供全公司的員工聚餐食用。
公司員工多達1300人,陶華碧卻能叫出他們中60%的人名,並記得他們中很多人的生日。當員工的生日到了時,她會給員工煮一碗長壽麵,加兩個荷包蛋;當員工結婚時,她必定要當證婚人……
通過這種親情化、家庭式的感情激勵,使得全體員工對她充滿感情,大家都叫她“老幹媽”,而不是叫她董事長。也正是這份真情,使得每個員工都把自己當成公司的重要一分子,大家都會積極主動地對待工作。很多員工雖然離開了公司,但是還非常想回來。其中,有這樣一個例子:
有個男員工離開老幹媽公司之後,在別的單位過得不開心,他特別想念“老幹媽”,但是不好意思直接說明此意,於是托人轉告陶華碧。陶華碧一聽就說:“我也一直惦記著他呀!《還珠格格》裏的小燕子走了,她的皇阿瑪是那麼的牽腸掛肚,我也是那樣啊!你轉告他,也讓他轉告所有從‘老幹媽’出去的人,如果他們在外麵幹得不如意,都可以回來,當媽媽的哪會嫌兒醜呢?”這番話無不讓員工們感動。
很多老板都要求員工把企業當成家,但是又有幾個老板像陶華碧那樣真心把員工當成家人呢?你讓員工把企業當成家,員工就會把企業當家嗎?當然不是,如果員工在企業感受不到家的溫暖,從領導者身上感受不到家人的關心,他們對企業就不可能有歸屬感,一個對企業沒有歸屬感的員工,怎麼可能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呢?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經說過一句話:“要讓員工心裏有企業,企業就必須時時惦記著員工;要讓員工愛企業,企業首先要愛員工。”可見,對員工的工作、生活進行全方位的關照,才能使員工深深感受到企業的真愛,才能讓員工心中有企業。
所以,讓員工把企業當成家,並不是高喊口號就能實現的,而需要企業領導者真心真意地把員工當成家人,在實際問題上為員工著想,就像父母或家長照顧子女一樣照顧員工,這樣員工才能在企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美國一家公司在波士頓的港口外的小島上,舉行了一次野餐會。期間,員工們自發地組織了一場足球比賽,在球賽中,公司公關部的女負責人雷切爾·戈登不幸受傷,她的腳踝被踢成3處骨折。公司的女老板特裏什馬上找來救護艇,第一時間將雷切爾送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