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多少企業小老板有“德”?悲觀地說,大多數企業是“樹倒猢猻散”,甚至有些企業,“樹”還沒倒“猢猻”就已經散了。這一點從一個企業的人才流失率上就能看出端倪。當一個企業的人才不穩定,尤其是核心人才頻繁流失時,企業的領導者就應該反思了,到底為什麼無法聚集人才?這肯定是有原因的,而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領導者“無德”。
牛根生曾說過:“小勝憑智,大勝靠德。”如果老板無德,他永遠隻能憑借“小智”取勝,他永遠隻能經營一個小企業,做一個小老板。試問,優秀的人才怎麼願意跟著沒有前途的小老板,混跡在沒有前途的小公司呢?
領導者們要清楚一點: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號召力,絕不是職位賦予的,如果沒有追隨者,領導者的職位隻是一個空殼,也就是說,是追隨者成就了領導者,是追隨者凸顯了領導者。所以,領導者必須加強個人德行的修煉,學習做人的智慧。隻有這樣,才能領導團隊,打下江山,把企業做大做強。為此,領導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有“仁德”——敬天與仁愛
所謂仁德,指的是驅利除害、無私愛人的崇高道德,還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作為領導者,要學會愛自己的員工、下屬,愛自己的事業,隻有無私的愛,才能把事業做大。
(2)要有“言德”——信任與守諾
所謂言德,指的是嘴上有德,即說話要講信用,說到就要做到,隻有當你以身作則、言而有信時,你才能讓大家相信你。當你兌現了員工承諾時,你才能激起員工更強烈的動力,你要相信,給員工足夠的動力,他們就會為企業創造出業績,這是基本的信任。
(3)要有“品德”——正直與胸懷
所謂品德,指的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範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或傾向。品德歸納為一點,是指對身邊的人充滿善意,對社會有所貢獻,比如,尊重他人、為人正直、胸懷寬廣等,都是品德的一種表現。
2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己做到才能要求別人
一個連自己都管不好的領導者,如何管理別人?
一個每天上班不守時的領導者,怎麼要求下屬守時?
一個上班經常打私人電話、上網聊天的領導者,下屬會全力以赴地工作嗎?
一個在背後說客戶壞話、輕慢客戶的領導者,下屬會真心誠意地對待客戶嗎?
反之,如果領導者能先管好自己,表現出過硬的素質,給員工做好表率,那麼就會有大不一樣的結果。
一個不論刮風下雨,都準時來上班的領導者,下屬往往會自覺地準時上班。
一個重視學習、不斷進取的領導者,他的下屬往往也會努力學習,害怕被淘汰。
一個上班兢兢業業、嚴於律己的領導者,他的下屬怎敢造次?
一個對客戶彬彬有禮、真誠服務的領導者,他的下屬怎麼會傲慢滑頭?
一個懂得管好自己的領導者,根本不用費盡周折地管理下屬,因為下屬往往會自覺地向領導者看齊,自覺地約束自己。一個連自己都管不好的領導者,無論他怎麼“使手段”,都難以管好下屬,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
在管理學中,有這樣一則寓言:
有個農夫養了一隻大狼狗,然後讓狗看好雞群,免得可惡的狐狸們來吃雞。盡管狐狸們很狡猾,但是有了狼狗的守護,它不敢貿然去吃雞,它又饞又怕危險,簡直傷透了腦筋。
一天晚上,機會終於來了。因為農夫忘了關雞籠子。狐狸們在雞窩不遠處徘徊了很久,趁農夫一家包括大狼狗呼呼大睡之際,成功潛入了雞群,然後大開殺戒,把雞窩搞得滿目狼藉。最後,狐狸們“酒足飯飽”之後,帶著幾隻雞走了。
第二天早上,農夫起床後發現雞籠子裏“屍橫遍野”,鮮血淋淋,頓時火冒三丈,他抄起鞭子,狠狠地抽打大狼狗,嚷嚷道:“該死的畜生,你怎麼能讓狐狸進入雞籠子吃雞呢?你昨晚幹嗎去了?難道昨晚你死了嗎?”
狼狗很慚愧,也很委屈,它答道:“你是一家之主,雞被狐狸吃了,這件事你也脫不了幹係,連你都不留心照看雞籠是否關好,隻顧睡大覺,又怎麼要求我看護雞籠子呢?”
狼狗的申辯句句在理,一個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有什麼資格去指責別人?一個失職了卻不承認錯誤的人,有什麼資格去斥責別人不堅守崗位?身為企業管理者,你所處的位置就像農夫,盡管你下麵有忠誠的“狼狗”,但是不要忘了,你是領導者,下屬犯錯、失職有你的一份責任,而且如果你自己都做得不夠好,你就難以讓人信服。
有些老板對員工訓話時,引經據典,頭頭是道,可是他說的那些道理,自己根本就沒做到,他製定的製度,他也根本沒執行。比如,有個企業老板請來一個培訓專家給員工做培訓,專家問他:“你參加嗎?”他說:“我很忙,不參加了,你給員工講一講,讓他們好好學習一下。”專家說:“那就算了,我還是不講為好。”試想一下,一個不願意學習的老板,如何要求員工不斷學習?真正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員工,更有企業的老板、團隊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