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讓每個員工都能感到自己被公平對待,大家在公司是以實力說話的。通過競爭獲得晉升的人會讓所有人心服口服,也會使每個人願意使出渾身解數,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為企業服務。
管理實踐表明,在員工內部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風氣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稍微處理不當,就會使企業內部矛盾重重,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工作和運轉。那麼,管理者應該怎樣把握這個"度"呢?
發揚民主,鼓勵團結
管理者一定要在企業內部發揚民主,鼓勵員工團結與協作。如果出台一項決定,那麼就由大家共同參與。領導或組織中的"鯰魚"可以先製定一個初步方案,讓大家參與討論。一旦發現了不合適的地方,大家都可以提出意見或者建議。可以及時地更改方案,或者是徹底推翻原有方案,決策的最後一步就是領導作決定。如果決定已經作出了,那麼所有人的不同意見都將予以保留,堅決服從領導的決策,並且要嚴格執行這個決策。在製定決策和執行決策的過程中,管理者需要多多鼓勵"鯰魚",提倡團結與協作,對可能引發的矛盾衝突要注意及時疏通和製止。執行決策的結果,隻要是成功的地方。領導要與大家共同分享;假如出現了過失,領導應該先自我檢討,然後再去找出過錯的原因,並且承擔起主要責任。
創造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氣氛
作為管理者,首先就要敢於揭露自己,千萬不要搶功和推卸責任。鼓勵管理者做到"什麼事都擺到桌麵上來說".領導要與優秀人才推心置腹,充分合作,尊重他們的人格,沒有心理上的距離,雙方的交流目的一定是出於工作。不帶任何的個人恩怨或成見來剖析成敗得失,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公正、公平、公開地對待人和事
優秀人才有著巨大的能量,所以對"三公"要求更加特別,他們希望得到領導和組織成員的認同,有著超強的成就感,渴望得到公正的對待。所以,管理者要注意"一碗水端平",要注意解釋,爭取他們的理解。
營造寬鬆的工作氛圍
管理員工,紀律當然重要,但絕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主要的,因為規章製度"鐵麵無私","冷冰冰的",壓抑員工的情感。這些嚴謹有序但死氣沉沉的製度,雖然能規範員工的行為,但不會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潛能的發揮要靠寬鬆的工作氛圍和舒暢的心情。
經驗豐富的裝修工人在為新房鋪木製地板的時候,都會有意在兩塊木板之間留一道縫隙。這是為了給木料在裝修後的日子裏受潮、受熱留下的空間。有了這個縫隙的存在,地板才不會突起變形。
管理員工也是一樣,適當"鬆"一點,給他們營造寬鬆的工作氛圍,多給他們留一點屑於自己的個人時間與空間,他們才有機會多思考,也可緩解員工的工作壓力,良化上下級的關係。
哈佛商學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商管理學院,被譽為"培養公司總裁的工廠".它創立的MBA學位(工商管理碩士),是各國工商界人士夢寐以求的一麵金字招牌。
幾年前,中國一批國有企業的高層主管來到這兒,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培訓。上《管理與企業未來》這門課時,根據哈佛最著名的案例教學法,他們拿到的是一份具有測試性質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