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管理者,駕馭團隊運作必須關注組織氣氛,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抽出一些寶貴時間,開個民主生活會,促進彼此溝通;用典型事例對員工進行激勵;寫一篇文章,勾畫團隊美好未來。團隊的威力在於每一人力量的盡數發揮,並疊加在一起形成"共振"效果。
高度重視組織氛圍建設,把它納入團隊的工作計劃,營造一個良好的組織氛圍,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穩定性,促進部門工作績效的提高,還能為推行各項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形成良性內部競爭環境
競爭"是一個讓人聽上去很殘酷的字眼,尤其是很多人聽到"內部競爭"四個字更為頭疼。因為在企業內部實施競爭,一旦控製不好的話,就會造成企業內部惡性競爭、拉幫結派的現象,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
但事實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麵性。有這樣一個故事:挪威人很喜歡吃沙丁魚,漁民們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假如能讓它活著抵港,活魚的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是,沙丁魚生性懶惰,不喜歡運動,返航的路途叉很長,所以捕撈到的沙丁魚經常是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即使還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隻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並且很生猛,因此他賺的錢也比別人多很多。這個漁民一直嚴密地守著成功的秘密,直到他死後,人們打開他的魚槽,才發現隻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原來當鯰魚裝人魚槽後,因為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個異類後,害怕受到威脅,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這樣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了港口。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法則
因此,在組織的工作達到比較穩定的狀態、員工積極性不高時,引進良性競爭機製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僅員工隊伍會被激活,提高工作業績,還能夠保持整個團隊的活力。
有一次,本田宗一郎在公司考察員工工作時發現了一個令他很不安的問題,公司存在著一大批從早到晚都無所事事的員工,他們沒有工作熱情,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心態"混日子".在本田的眼裏,他們是拖企業後退的"蠢材"或"廢材",於是他每天都在想該如何改變這些人的狀態。
本來本田宗一郎是想開除他們的,但是想想又不合適,因為他這樣做可能會受到工會的壓力,也會使企業蒙受損失。左思右想還是想不到好的辦法,這時候,他的得力助手、副總裁宮澤就給他講了沙丁魚的故事。
聽完故事後,本田宗一郎豁然開朗,連聲稱讚說這是個好方法。宮澤補充說:"其實人也是一樣。一個公司如果人員長期固定不變,那麼新鮮感和活力就逐漸減少了,慢慢地就養成了一種惰性,缺乏競爭力。隻有感覺到有壓力,才會有競爭的氣氛,員工才能有緊迫感,才能激發他們的進取心,企業才會變得有活力。"本田宗一郎深表讚同,他決定依照"鯰魚法則"對企業進行人事改革,讓員工們都緊張起來。
於是本田馬上就行動起來,從外麵找來一些精明能幹、思維敏捷的25~55歲的生力軍,讓他們到公司來工作,給公司帶來了緊張的氣氛。甚至還聘請了常務董事一級人才,讓全公司的員工都保持警覺。
比如,本田覺得公司銷售部經理的觀念離公司的觀念太遠,而且思想守舊落後,這些人的思想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下屬。所以,本田決定引進競爭機製,盡早打破銷售部這種維持現狀不思進取的局麵。經過周密的計劃和部署,他們終於把鬆和公司的銷售部副經理、年僅35歲的武太郎挖了過來。武太郎接任本田公司的銷售部經理一職後,立即製定了本田公司的營銷法則;對原有市場進行了分類研究;製訂了開拓市場的新計劃等。經過這一係列的措施後,憑借著他驚人的毅力和工作的熱情,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了部門的獲利;公司的銷售也出現了轉機,銷售額直線上升;知名度在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