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仁愛留人術,以仁愛之心滿員工自尊 (4)(1 / 3)

以上隻是一件小事,真正的大事麵前,用詢問和拜托的語氣無形中其實是對員工的一種托付,增強了員工的責任心。表麵上是拜托,實則令對方有一種責任感和被信賴感。比如:"有你在,應該很有把握了""這件事靠你了"、"這件事依你的想法做吧"、"我想不到比你更適合的人"、"這件事由你處理,我會較為放心"等。對方有被信賴的感覺,無形間給予他"隻能成功"的壓力及不能有負所托的責任感。在壓力的推動下,人的潛能容易調動起來。

這種命令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使方案更完善。因為你下達的不是不容置疑的、必須執行的命令,而是詢問、建議式的,下屬就有機會、有膽量說明他對這份工作的看法或者說明為什麼不能接受這份工作,計劃還有什麼缺陷?或者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你可以吸收正確的部分,以達到兼聽則明的效果。

有的人可能會擔心,這樣下命令,下屬會不會視我軟弱,或者不買我的賬?請放心,一般情況下不會的。盡管你是建議、詢問式的,可在下屬聽來,這仍是命令--讓人覺得備受尊重的軟命令。

支持和尊重員工的個人興趣

作為管理者,不僅不應該扼殺員工的興趣和愛好,而且要支持一切有益的興趣,和尊重員工的個人興趣。並對員工的興趣進行適當的管理,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並促進員工個人和企業的發展。

那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應當如何處理好這個問題,以便更好地激勵員工,推進企業的發展呢?

要用心發現下屬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隻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郭沫若也說過:"愛好出勤奮,勤奮出天才。"一個人如果對某種事物有了感情和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如癡如醉地沉湎於其中;不僅吃苦受累在所不惜,而且常常因此寢食俱廢,甚至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和石破天驚的奇跡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所以,從一個人的興趣,往往可以窺見一個人的思想、氣質和用心所在,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潛力和才幹,這無疑給管理者知人善任提供了極好的信息。所以每一個管理者都要用心觀察和發現員工的興趣,以作為考察和發現人才、培養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據。

充分利用員工的個人興趣

一個人的興趣所在,往往就是他的長處和優勢。分配他所感興趣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就油然而生,工作就會幹得很好。而做他不感興趣的工作,就會感到百尤聊賴,索然無味,即使提供給他的條件再好,待遇再高,也難以做出成績來,因為他失去了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是"舍長取短".所以管理者在給員工任職、定崗和安排任務時,應盡可能照顧到個人興趣,使工作與興趣、專長一致起來,為其提供一種適合其興趣的工作環境,使每個人幹的,也是他最感興趣的。例如,讓"求知型興趣"的人去鑽研科學,研究問題;讓"事業型興趣"的人去獨當一麵,開創新領域;讓"藝術型"、"運動型"、"娛樂型"興趣的人去從事和組織文體事業,等等。另外,興趣與年齡、職業和性格也大有關係。例如,老年人願做比較穩定的工作,年輕人則活潑好動;技術人員熱愛自己的專業,經濟幹部則對商品生產和流通感興趣;性格外向的人喜歡交際,願意從事社會活動,而性格內向的人則喜歡自己埋頭苦幹,如此等等。管理者要善於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和興趣,揚長避短,量才授職,使每個人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幫助員工調整個人的興趣

世上-切事物都處於發展變化之中,個人的興趣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是隨著客觀需要和個人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興趣轉移".這種轉移並非都是壞事,有些順應曆史潮流和需要的"興趣轉移"應當給予肯定和尊重。如魯迅棄醫從文、孫中山棄醫從政等,使他們為國為民做出了更大的貢獻。近些年來對經濟、法律、管理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極大的好事,應當大力提倡。管理者就是要善於在客觀需要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根據員工的各方麵條件,滿腔熱情地幫助員工把興趣調整到更合適、更需要、更能發揮能力的方麵去,並為其新的興趣創造適宜的環境和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