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品定額。為保證生產正常進行而根據先進可行的原則和生產資金限額對各種形式在製品所規定的數量標準。
2.批量生產的期量標準
成批生產的期量標準有:批量、生產間隔期、生產周期、提前期、在製品定額等。
批量。批量是一次投入或產出同種產品或零部件的數量。
生產間隔期。生產間隔期是相鄰兩批產品或零部件投入或產出的時間間隔。批量與生產間隔期有密切的聯係。兩者的關係可表示為:批量=生產間隔期×平均日產量。
生產周期。生產周期是從原材料或半成品投入生產開始至製品完工入庫為止所經曆的日曆時間。生產周期有產品生產周期、零件或毛坯生產周期之分。產品生產周期是從毛坯製造開始,經零件加工、部件裝配、總裝配和試驗、噴漆和包裝直至最後出產為止的全部日曆時間的總和。零件或毛坯生產周期是指製品從投入某一生產工藝階段至工藝階段結束的日曆時間。
提前期。產品的裝配、零件的加工、毛坯的製造等在各工藝階段的投入和產出時間比成品出產應提前的時間,它是以成品出產為起點,按反工藝順序的方向加以確定的。
成批生產在製品定額:分為車間內和車間之間的在製品定額兩種。
3.單件生產的期量標準
單件生產因品種多、產量少、專業化程度低,它的期量規定直接表示在產品生產周期圖表和勞動量日曆分配圖表上。
生產周期圖表:對產品裝配、零件加工、毛坯製造等的作業次序和作業日曆時間進行總體安排的圖表。
勞動量日曆分配圖表:是把產品的總勞動量按工種和生產日曆進度分配到生產周期的各個階段而編製的圖表,用以平衡各車間的生產能力。
(二)生產作業計劃編製方法
編製作業計劃實質上是要將資源分配給不同的任務,按照既定的優化目標,確定各種資源利用的時間問題。例如如何將某零件的加工任務分配給不同的機器和工人加工,從而使加工的時間最少、誤期完工最少或成本最低。作業計劃的編製屬於任務的分配與排序問題。
根據企業生產類型、生產規模及作業性質等,生產作業計劃的編製主要采用在製品定額法、生產提前期法、生產周期法。
1.在製品定額法(又稱連鎖計算法)
(1)含義
在製品定額法是指運用在製品定額,結合在製品實際結存量的變化,按產品反工藝順序,從產品出產的最後一個車間開始,逐個往前推算各車間的投入、出產任務。
(2)適用範圍
在製品定額主要適用於以製品定額作為調節生產任務量標準的流水線生產或大量大批生產企業。在這類企業中,產品品種比較單一,產量較大,工藝和各車間的分工協作關係比較穩定,各個生產環節所占用的在製品經常能保持較穩定數量。這種生產作業編製法能保證生產過程連續協調進行。
(3)計算公式
①出產量計算公式:
某車間出產量=後車間的投入量+本車間半成品計劃外銷量+(車間之間庫存半成品定額-車間之間半成品期初預計存量)
②投入量計算公式:
某車間投入量=本車間的出產量+本車間計劃允許廢品數量+(本車間在製品定額-本車間在製品期初預計存量)
例宏光電動自行車廠3月計劃任務為10萬輛,油漆車間車架外銷半成品1萬架,油漆車間、製管車間計劃允許廢品率均為0.5%,中間庫存半成品與各車間在製品車架期初預計存量和定額如表所示。試確定各車間的投入與出產量。
解(1)裝配車間
出產量=100000(輛)
投入量=100000+(4000-2500)=101500(輛)
(2)油漆車間
出產量=101500+10000+(8000-9000)=1105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