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產量指標
產品產量指標是指企業在計劃期內根據市場情況生產的可供銷售的工業產品的實物數量和工業性勞務數量。產量指標涉及“生產多少”的決策,關係到企業能獲得多少利潤。
產品產量指標通常采用實物單位來計量。例如,鋼鐵用“噸”,機床用“台”,發電量用“千瓦·時”表示。產量指標是表示企業生產能力和規模的一個重要指標,是企業進行供產銷平衡和編製生產作業計劃、組織日常生產的重要依據。
4.產值指標
所謂產值指標是用貨幣表示的產量指標,它是企業生產成果的綜合反映,因為它還受質量因素影響,因此又不同於產量指標。根據具體內容與作用不同,產值指標分為商品產值、總產值和淨產值三種形式。
商品產值是指企業在計劃期內應當出產的可供銷售的產品和工業性勞務的價值。商品產值是反映企業生產成果的重要指標,表明企業在計劃期內向社會提供的商品總量。
總產值是用貨幣表現的企業在計劃期內應該完成的工作總量。總產值指標反映一定時期內企業總的生產規模和水平,包括商品產值、在製品、半成品、自製工具、模型的期末期初結存量差額的價值以及訂貨者來料的價值。
淨產值是企業在計劃期內新創造的價值。其計算公式為:淨產值=總產值-物質消耗價值其中物質消耗價值是指原材料、燃料、輔助材料、外購動力、固定資產折舊價值以及其他物質消耗費用。
5.出產期
出產期是為了保證按期交貨確定的產品出產期限。產品出產期是確定生產進度計劃的重要條件,也是編製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生產作業計劃的依據。
二、生產作業計劃與生產作業控製
(一)生產作業計劃
工廠要對每個工人和工作地安排每天的生產任務,規定開始時間和完成時間;醫院為病人手術而對手術室、手術器械、醫生、護士等進行的安排;學校為每位教師的上課而編排課程表都是生產作業要解決的問題。因此企業生產計劃確定後,為了便於組織執行,還要進一步編製生產作業計劃。生產作業計劃是生產計劃的具體執行計劃,它根據生產計劃,依照一定的期量標準來編製。
在製造企業中,生產作業計劃把全年生產任務具體分配到各車間、工段、班組以至每個工作地和工人,規定他們在月、旬、周、日以至輪班和小時內的具體生產任務。如,車間月計劃,車間周計劃,班組周計劃,班組日計劃,班組輪班計劃。生產計劃與生產作業計劃的編製與執行,決定著能否充分地利用企業的生產能力和各種資源,能否實現均衡生產,能否按品種、按質量、按期限生產出市場需要的產品,也影響到企業能否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生產作業計劃工作包括製定期量標準、生產作業準備的督促與檢查、生產調度、在製品管理、生產作業統計與分析、生產作業計劃執行情況考核等內容。
期量標準,又稱作業計劃標準,是對生產作業計劃中的製造對象(產品、部件、零件等)的生產期限和生產數量,經過科學分析和計算而規定的一套標準數據,它是編製生產作業計劃的重要依據。
期量標準具有以下作用:有利於保證各個生產環節之間的銜接,從而保證按期出產和交貨;有利於建立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和工作秩序,克服前鬆後緊現象;有利於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不同類型的企業,由於生產過程的組織形式不同,應采用不同的期量標準。
1.大量生產的期量標準
大量流水生產的期量標準有:節拍、流水線工作指示圖表、在製品定額等。
節拍。它是指在流水線上前後出產兩件相同製品的時間間隔。
標準指示圖表。標準指示圖是為便於組織大量生產而對流水線的工作製度、設備數量、工人人數和工序間在製品流動情況進行統籌安排,並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用坐標指示圖表的形式固定下來,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