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1)(2 / 3)

【思辨策劃DIY 6-2】

企業如何才能從傳統的人事管理轉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

【思辨策劃DIY 6-3】

從事員工投訴接待、處理工作的人力資源工作者應有哪些素質和能力?

【相關鏈接6-1】

鬆下幸之助曾說:“我再三囑托員工們,在問及本公司生產什麼產品時,應回答:‘鬆下既製造電器,也製造人,而且首先是造就人!’”

在66歲時,鬆下幸之助主動辭去社長之職,“從第二線關心公司成長”。晚年,他幹了兩件大事,一是研究全球發展的大趨勢,另一是辦學校培養高級人才。

鬆下幸之助是一位功成名就的世界級企業家。當有人問他為什麼能成功,他老實說:“我自己也不很清楚。”後來,他似乎想明白了:“因為我沒有什麼學問,身體又比較弱,所以我總是用大家的智慧去經營。”

我們曾看到一些同學,在課堂上學習了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後,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有著很高的期望值、要求企業對自己進行十分人性化的管理,在實習過程中卻往往會發現現實並不像書上說的那樣。於是他們抱怨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夠人性化,對員工不夠尊重,甚至發生一些不愉快。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具體,難以一概而論。但作為年輕人,能做的隻有克己自律、踏實敬業,以自身良好的風範贏得企業尊重。從某個角度而言,以人為本的管理需要一定的員工素質做基礎。

三、人力資源的特點及相應的管理對策

與財務、時間、信息等物質資源相比,人力資源具有以下特點,並要求管理者采取相應的管理對策。

(一)生物性

人力資源的載體是人,而人是有生命的、“活”的資源。故人力資源與人的自然生理特征息息相關。要管理好人力資源,必須首先要了解人。

也就是說,由於管理的對象是有生命的人,所以人力資源管理要關注人的身體健康、生理及物質的需求。

(二)能動性

人不同於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能夠有目的地、有意識地進行活動,能動地認識和改造自然。而且,人不像動物那樣被動地發揮趨利避害的本能去接受環境的影響,而是主動地選擇與積極適應環境。

也就是說,人有極強的主觀能動性,人有思想、情感、思維,有創造的潛能,這是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最根本的區別。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人的能動性在工作中的實現程度。

(三)社會性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體中,人離不開社會,不能像魯賓遜那樣在孤獨的小島上求生。人的勞動是群體勞動,人參加的是社會活動,人具有社會屬性,個人創造力受社會環境、文化氛圍的影響和製約。人也追求和諧的人際關係,尋求歸屬感。

人力資源管理應從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的角度研究人,並創造有利的企業人文環境,注重團隊建設。

【相關鏈接6-2】

關於人群、群體、團隊的通俗解釋

人群:結合在一起的人員沒有共同的目標。

群體:共同的目標結合在一起做事的那夥人。

團隊:比較優秀的群體,和諧、相互信任、相互依賴。

(四)智力性

人類在勞動中創造了機器和工具,通過開發智力,人的自身功能得到擴大,人能進行創造性的勞動,能收集和處理信息。而人的智力具有繼承性,人的勞動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以積累、延續和增強。

智力是人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基礎之一。人力資源管理的任務之一就是通過調動員工積極性,促使員工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五)動態性

人作為生物有機體,有其生命周期,如幼年期、青壯期、老年期,各個時期的勞動能力各不相同。從社會角度看,人力資源也有培養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老化期。因此,我們要研究人力資源的形成、開發、分配和使用的時效性、動態性。

【思辨策劃DIY 6-4】

請你嚐試分析青年員工、中年員工、老年員工分別有怎樣的特點,人力資源管理應分別采取怎樣的措施,進行人性化管理?

【思辨策劃DIY 6-5】

你即將作為某企業的青年員工,你覺得企業應對青年員工采取怎樣的管理措施?

(六)再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