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戰略管理(3)(3 / 3)

(7)能獲得所必需的材料和服務嗎?

3.可接受性

評估戰略的第三個標準是可接受性。可接受性與人們的期望密切相關。因此,需要仔細地分析“誰接受”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下列問題來研究:

(1)從利潤率的角度看企業的財務狀況將會怎樣?在公共事業組織中,相同的問題是它的成本/收益怎樣?

(2)財務風險(如流動性)會怎樣變化?

(3)對資本結構(如股份所有權或財務杠杆)產生怎樣的影響?

(4)所提出的變動都符合企業內的一般期望(如對更高水平的風險的態度)嗎?

(5)各部門、機構、個人的職能變化大嗎?

(6)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者(如供應商、政府、聯盟、顧客)的關係需要改變嗎?

(7)這個戰略能否被企業的環境所許可?

對利益相關者定位是測試戰略可接受性的一種重要方法。顯然,一個新的戰略不可能是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理想選擇。因此,評估他們的期望很重要。

【思辨策劃DIY 5-4】

你認為戰略評價的標準還有哪些?試舉例說明。

(二)戰略控製

1.戰略控製的概念

戰略控製是戰略實施的保證,它是指監督戰略實施進程,及時糾正偏差,確保戰略有效實施,使戰略實施結果基本上符合預期的計劃的必要手段。就是說,企業根據戰略決策的目標標準對戰略實施的過程進行的控製。

2.戰略控製過程的步驟

戰略控製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製定效益標準

戰略控製的第一步就是評價計劃,製定出效益的標準。企業可以根據預期的目標或計劃製定出應當實現的戰略效益。這種評價的重點應放在那些可以確保戰略實施成功的領域裏,如組織機構、企業文化和控製係統等。

(2)衡量實際效益

管理人員需要搜集和處理數據,進行具體的職能控製,並且監測環境變化時所產生的信號。

(3)評價實際效益

企業要用實際的效益與計劃的效益相比較,確定兩者之間的差距,並盡量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

(4)糾正措施和權變計劃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一旦企業判斷出外部環境的機會或威脅可能造成的結果,則必須采取相應的糾正或補救措施。

【複習題】

1.企業戰略的含義是什麼?企業戰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企業戰略管理過程一般包括哪三個階段?

3.戰略決策者選擇某一特定戰略受哪些因素影響?

4.戰略實施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5.戰略方案的分析評價標準有哪些?

6.戰略控製過程可以分為哪四個步驟?

7.戰略控製有哪些方法和手段?

8.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劣勢主要是指什麼?

9.簡述企業內部要素評價矩陣的五大步驟。

10.你認為SWOT矩陣分析中最關鍵的是什麼?

11.什麼是經營組合?

12.選擇一個你所熟悉的公司,描述它在戰略評價時所使用的戰略評價方法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