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達克餘百貨公司處理一次銷售事故的例子說明了這一點,國外報紙題為“三十五次緊急電話。”一位到東京探親的美國新聞記者在該店買了一台索尼牌電唱機,回家後發覺該機沒裝內件,是一台空心唱機。當他第二天上午正準備趕往商場去交涉時,該店打來了緊急電話。在一聲道歉之後,說明公司副經理將馬上送來一台全新的唱機。時隔五十分鍾,百貨公司副經理和一名職員匆匆趕到,送上新唱機,並外加蛋糕一盒、毛巾一條和著名唱片一張,在謝罪的同時,講述了該公司自行發覺並盡快糾正這一錯誤的經過:當天下午4時32分售貨員發覺售出一空機之後,即報告警衛人員迅速尋找這位美國顧客,但為時已晚,遂報告監理員,監理員向監督和副經理作了報告。經分析,決定從顧客留下的“美國快遞公司”的名片這一線索出發,當晚連續打了三十二次緊急電話向東京四周的旅館詢問。另外,還派專員用長途電話向“美國快遞公司”總部打聽,結果從快遞公司回電中知悉這位顧客在紐約父母家中的電話,隨即再打電話了解到這位顧客在東京親戚家的電話,結果終於趕在這位美國顧客離開之前,打通了電話,送還了唱機,取得了顧客的諒解。
在爆發階段所進行的危機管理就是應急管理,但是,把應急管理完全局限在爆發階段是十分有害的。在這裏,有必要提出緊急狀態這一概念。在很多情況下,雖然危機尚未爆發,但已可以覺察到危機正在逼近。為了盡最後努力避免危機爆發,或使危機爆發後易於控製,在危機管理實踐中,往往在危機爆發之前宣布組織進入“緊急狀態”,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在上述售出空唱機的例子中,公司不能等到美國顧客找上門來交涉時,甚至在報上登載此事後,再進行應急管理,而是要盡可能趕在危機爆發之前,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抓緊一分一秒,全力以赴控製事態。當然,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即企業事先對危機毫無察覺,直至危機爆發才進入緊急狀態。緊急狀態是以應急管理方式實施應急措施的階段,它除了包括危機爆發階段以外,還包括前兆階段的一小部分時間。因此,與應急管理相聯係的,實際上並不是危機爆發階段,而是緊急狀態。
緊急狀態和非緊急狀態是危機管理中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這一劃分反映了這兩種狀態在危機管理的應急性特點方麵的根本不同。
在緊急狀態中進行危機管理,要克服由於時間緊急和形勢危險而造成的心理壓力;要在短暫的時間內迅速作出正確的決策;要緊張而有秩序地實施各種危機處理措施……這些都是危機管理應急性的表現。
3.危機管理的預防性
危機管理的預防性是指危機管理把在危機發生前采取措施、防止危機爆發作為自己的重要特征。它是由危機的危險性所決定的。危機爆發後的危機管理,往往隻不過是盡可能減少一些損失,很難挽回危機的重大危害。1987年我國大興安嶺森林火災發生後,雖然緊急出動了幾萬人,控製和撲滅了大火,但卻無法改變損失慘重的局麵。因此,危機管理的最好途徑是避免危機發生。這就要求危機管理把預防放在首位。
危機管理的預防性明顯地表現在危機管理的職能構成中。危機管理力求對可能發生的危機作出比較準確的預測,並采取各種措施以避免危機爆發。危機管理所關注的不僅是爆發後的危機,還包括爆發前的危機。在危機管理諸職能中,危機管理更重視危機監測和危機預控等預防性職能,認為它們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並把它們作為危機管理的主要內容和工作重點。
在危機管理的三大特征中,預防性是涉及危機管理戰略最重要的特征,對危機管理成效的影響最大。
中小企業危機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國開展危機管理研究,對於提高企業的危機管理水平,避免企業破產,加強企業對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競爭能力,提高其他各項事業的危機管理水平,豐富和發展管理理論,都有重大意義。
尤其是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發展起步較晚,再加上傳統體製的影響,雖然自1992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不少鼓勵私企的優惠政策,但若要使私企與國企和外企真正站在平等的競爭起跑線上,尚需時間。在這種不利的競爭環境中,危機意識對於中小企業的管理來講,更是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般來講,對危機管理進行研究的意義如下:
1.危機管理研究是企業提高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迫切需要
隨著“對外開放、對內搞活”方針的貫徹執行,我國企業所處的環境與過去已大相徑庭。經濟體製改革以前,企業環境的絕大部分是幾十年一貫製。經濟體製改革以來,宏觀經濟政策不斷調整,市場需求結構迅速變化,原材料的價格持續上漲,工資在成本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技術進步大大加速,鄉鎮企業的崛起和企業集團的出現使競爭明顯加劇……從國際環境來看,對外開放的政策大大加強了我國企業與世界經濟的聯係。沿海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搞大進大出,將會使這種聯係更加緊密。過去,由於長期與世隔絕,世界經濟的種種變化對我國企業影響不大。現在影響世界經濟的眾多的不確定因素,不可避免地會給我國企業帶來重大影響。例如,貨幣彙率的變動,對引進項目的投資額、原材料進口企業的成本以及出口企業的產值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企業所麵臨的種種國內外不確定因素,必然會增加企業產生危機的可能性。企業要避免危機,就要知道怎樣預控危機,怎樣事先做好應付危機的計劃,萬一發生危機怎樣應急處理等,也就是要進行危機管理。危機管理對於企業提高對不斷變動的經濟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在國內、國際的競爭能力有重要意義。
2.危機管理研究是各行各業提高危機管理水平的需要
危機管理的應用領域並不局限於企業經營管理。實際上,很多領域都麵臨著危機管理這一課題。如公用事業的突然停電、停水會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重大影響;交通運輸事故會給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帶來嚴重損失,還會引起交通中斷;防汛防台防震的失敗會給當地的人民帶來災難;消防、救護、救援組織在緊急狀態下的出動速度和救助能力對救助的成功有重大的影響;軍隊對付突然襲擊的能力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安全部門製止重大破壞活動的能力對維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