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中的“危機”,表示由於內在矛盾的激化,企業已經不能按照原有的軌道發展下去;同時新的秩序又沒有建立起來。新舊秩序的摩擦,使企業陷入危機和混亂。因此,出現了大量的失控、混亂、無序。危機管理是企業管理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其任務即在於避免矛盾激化,在矛盾激化時;盡量減少損失。懂得危機管理之道,是現代企業家必備的素質之一。
著名企業家的經營智語
企業不陷入危機,就不會痛感必須進行劇烈的變革。不過,他們隨後往往滿足於勉強維持,而不去在內部結構和工作程序方麵堅決進行深思熟慮的長期性變革。
——[美]亞曆克斯·喬特曼
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要有信心,方能在困境中自我感覺良好,增加克服困難的勇氣。泄勁是退卻的主要原因;信心是泄勁的克星。
——[中國香港]汪海
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企業管理者沒有危機意識。如果一個現代企業管理者忽視自己企業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危機,那麼真的遇到危機時,他便難以從容應對,從而在手足無措中失去戰勝危機的最佳時機。
——[美]喬治·丹尼斯
本章的部分內容參見《危機管理》,蘇偉倫著,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年版。
市場中到處暗藏著危機,中小企業則要更謹慎地防範危機。危機管理正是中小企業認識危機、預防危機、避開危機所應該進行的一種十分必要的管理工作。
作為私企老板,你無疑希望你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有一席之位並獲得長足的發展能力,精通管理之道是必須的。除此,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中,你還必須樹立危機意識,如何預防危機,危機一旦發生如何應對等等問題,相信下麵有關危機管理的知識會使你受益。
危機管理的三大特性
危機是由意外事件引起的危險和緊急的狀態,它具有意外性、緊急性和危險性三大特征。危機是危機管理的對象,它的三大特征決定了危機管理的三大特征,即不確定性、應急性和預防性。
1.危機管理的不確定性
危機管理的不確定性是由危機的意外性決定的。具體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麵:
(1)管理對象的不確定性
人們所進行的管理活動,一般都有著確定的管理對象。例如,企業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它可以進一步分為經營、計劃、生產、技術、財務等具體對象。危機管理的情況則不同。對於由確定現象轉化而來的危機和來自風險性現象的危機,由於它們經常發生,因而人們能夠確切地把這些危機列為危機管理的對象。但是,對於來自不確定現象的危機,由於發生次數極少,人們就很難事先將它們列為危機管理的對象。這類危機往往要在爆發以後,才引起重視。因此,很難在事先對它們進行監測、預控和製定處理計劃。它們作為危機管理的對象,具有不確定性。在危機管理中,要運用一些可行的現代管理方法來集中有關專家的意見,把那些最可能發生的危機列為危機管理的對象。
(2)危機預測的不確定性
對於來自確定現象的危機,可以用事物的確定規律預測;對於來自風險性現象的危機,可以運用事物的統計規律預測。以上預測一般可以運用量化預測法。但是,對於來自不確定現象的危機,量化方法就無能為力了。可以通過主觀評價方法,依靠有關人員的經驗和直覺進行預測。由於不確定現象發生的次數極少,預測人員難以積累足夠的經驗,因此,這類預測主觀成分較多,依據也不夠充分,從而預測的結果比較粗略,可靠性較差。
(3)危機預控的不確定性
危機預控是在危機監測的基礎上,在早期對可能引起危機的因素采取措施,以避免危機爆發。
若危機來自確定性現象,則對它的管理屬於確定型管理。通過這類管理,人們可以取得確定性的管理成果。例如,受壓容器若強度不夠會發生爆炸,但隻要我們尊重客觀規律,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設計、製造、使用和管理,事故一般是可以避免的。
對於風險性現象引起的危機,如工傷事故等,從總體上看,若采取了有效的預控措施,肯定能減少發生次數。但由於風險性現象的發生與否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就某一具體單位、某一段具體時期而言,有效的預控雖然能降低危機發生的概率(可能性),卻無法確保避免危機。
對於不確定現象引發的危機,由於事先不一定能被列為管理對象,預測結果比較粗略,可靠性較差,因而,要對其進行有效的預控就相當困難。為了實現危機管理的目的,一方麵要著重強化危機預控;另一方麵,又不能完全依賴危機預控,必須同時做好當危機爆發時處理危機的各種準備。
(4)危機處理計劃的不確定性
危機處理計劃是指組織在緊急狀態下的行動方案。危機處理計劃的不確定性表現在:
[1]計劃無法將所有可能發生的危機都包括在內。一個單位可能發生很多種危機。有的發生概率大些,有的概率小些;有的危害大些,有的危害小些;有的事先可以預料,有的事先無法預料。因此,危機處理計劃不可能窮盡所有將要發生的危機。在危機管理中,隻能經過預測,把那些發生可能性和危害性較大的危機列入計劃。
[2]危機處理計劃難以將所有的危機處理措施都包括在內。為了能在危機爆發後迅速而有秩序地采取行動,要求每一危機的處理計劃都詳盡周到。但在實際中,即使是同一種危機,也有很多不同的情況。例如,就企業破產危機而言,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有的是經營不善,有的是管理無術,有的是受政府的稅收等政策的影響,有的是價格等環境因素的作用,危機的具體過程更是千差萬別。這些情況,在製定處理計劃時是無法確知的。危機處理計劃,一般是針對某種危機的處理中能夠事先確定的部分而製定,無法確定的部分隻能留待危機爆發時臨時處置。
2.危機管理的應急性
危機管理的應急性是指在緊急狀態中危機處理的時間極其有限這一特點。它是由危機的緊急性所決定的。
危機全過程分為前兆階段、爆發階段和持續階段三個階段。在前兆階段,要預測危機,監視危機,采取措施預防危機,並為處理危機做好準備。在持續階段,要清除危機造成的不良後果,並總結經驗教訓。這兩個階段的工作是按正常節奏進行的管理稱為常態管理。在爆發階段,危機的危害每分每秒都在增加,必須以極快的節奏和不同於平時的方式進行管理,我們稱之為應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