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概述(3 / 3)

[2]因果法,是根據曆史資料找出要預測的因素與其他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所建立的以數學模型進行預測的方法。有一元回歸分析法、多元回歸分析法和投入產出法等。

2.財務決策

這是為實現企業財務目標,根據財務預測,從幾個決策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的過程,它是財務管理的核心。

3.財務計劃

財務計劃是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形式,綜合反映企業資金運動和財務成果的形成和分配的計劃。它是組織和指導企業財務活動以及處理財務關係的重要依據,既可以使各項經營目標具體化、係統化,協調各項計劃指標,綜合平衡各項生產經營計劃,也可以為檢查、考核和分析生產經營過程與結果提供依據。

4.確定財務計劃的方法

(1)平衡法,即利用有關指標客觀存在的內在平衡關係計算確定計劃指標的方法。如:期末存貨=期初存貨 本期進貨-本期銷貨。

(2)因素法,即根據影響各項指標的各種因素來推算計劃指標的方法。如在計算產品成本時應根據材料的價格變動因素調整材料的成本價格。

(3)比例法,即根據企業曆史上已經形成的各種指標之間的比例關係來計算計劃指標的方法。如曆史上產品的銷售費用占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在計算銷售費用時,就可以根據計劃銷售收入進行計算。本法也稱比例推算法。

(4)定率法,即根據有關規定的固定比率來確定計劃指標的方法。如稅金、利息、折舊等都可以按照固定比率計算確定有關計劃指標。

(5)定額法,即根據國家或企業規定的定額作為計劃指標的一種方法。如對某一種產品,規定一定的材料消耗定額,就可以按產品數量,根據定額計算材料耗用計劃。但是定額必須切實可行,經常按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6)趨勢計算法,即根據曆年指標的發展趨勢確定計劃指標。如企業的資金周轉率逐年加速,可以根據發展趨勢確定資金周轉率的計劃指標。

5.財務控製

財務控製是指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以計劃的各項定額為依據,利用有關信息和措施,對財務活動進行計算和審核,以實現財務目標。財務控製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事前控製

這是指在財務活動發生之前所進行的控製活動。如對指標進行分解,將各項指標分解後落實到各歸口部門,使各項指標的實現有切實可靠的保證。又如規定計劃執行的標準和製度,如現金使用範圍、費用開支標準等,用以事前加強內部的控製能力。

(2)事中控製

這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各項業務活動按照計劃和製度的要求進行審查,並采取措施進行的控製。如為了控製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隨時分析企業的流動比率,在發現不合理時,采取措施加以調整;又如,為了執行限額製度,在企業內部實行限額發料、限額開支等措施,保證計劃目標的執行。

(3)事後控製

這是在計劃執行後,認真分析檢查實際與計劃之間的差異,采取切實的措施,消除偏差或調整計劃,使差異不致擴大的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