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是效益的大敵,生產管理混亂必然會造成企業效益滑坡。防範生產管理混亂,必須借助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技術革新、程序控製、目標管理都是有效的控製之法。
如果你經營的是一個製造性企業,那麼生產環節將是你整個企業正常運營中致命的一環,因此你應掌握以上為你介紹的種種生產管理的科學知識與方法。同時,為防範你的企業陷入生產管理混亂局麵,你不妨注意以下幾招。
不要讓生產程序失控
企業生產,找到顧客落訂單當然要緊,但如果接到了訂單,卻在生產程序中失控,未能如期交貨,或是產品的質量不佳,那就可能比接不到生意更慘。企業有可能因此損失了聲譽,甚至賠錢給客戶。故此,企業生產無論規模大小,大至數千人的大型企業公司,小至十人八人的小工廠,管理人都有嚴格控製生產程序的職責,確保產量和質量都符合顧客及訂單的要求。
生產程序非常重要,企業接到一項訂單,管理人就要著手計劃生產程序,訂出完善的生產方案,確保每一項操作都能配合起來,並且要在正式生產前,計劃好各類資源,這包括了勞工、機器、材料、土地等,這些資源是公司以金錢交換的,管理人有責任把這些資源作最有效率的運用。作為中小企業的你應注重以下生產程序。
生產程序可以分為四個大層次:
(1)計劃
計劃是屬於文件性的工作,要把生產的數計算得清清楚楚。首先,要確定生產目標,這個目標有一部分是訂單的要求,包括了:產品的品種、款式、數量,把客戶種種要求列清楚,以及說明完工交貨的日期。在訂單的要求以外,就是企業的要求,例如,把生產成本訂在多少,把訂單的收益扣除這些成本,大致就是這樁生意的收益。
知道要生產多少和完工期限,管理人便可以著手籌劃資源,看看需要多少材料、多少工人、多少機器設備等,數量要計算得精確。
(2)途程安排
計劃訂好了,管理人便要決定在生產前,要預備好一些什麼,預備好所需的材料,材料有欠缺的就要迅速訂貨。人力要預備好,騰出若幹員工或整條生產線負責這訂單,還有就是機器,計算要以多少部機器負責這訂單,全部都要作好安排。這個程序是否做得好,衡量的標準,在於是否可以完全配合以後正式投產時的需要。
(3)日程安排
這是投產的正式時間表,從現在到完工期限,到底有多少天,把這些日子劃分好,看看什麼日子要完成什麼工作,確保生產可以在完工期限前順利完成。
(4)工作分派及貨品分發
管理人完成上述預備工作之後,跟著就是正式分派工作,把生產部門應做的,分派出去,由各部門的主管負責,每個工序做好生產記錄,緊密監察,隨時都可以追蹤得到工序做到哪個部分,每個部門是否配合得來,有時候,甲部門的工序未能及時完成,乙部門的工序便無法繼續進行,這便會拖慢了整個生產速度,這時便要檢討,是不是要多投入一些資源在甲部門中。
生產完畢之後,企業也需要將所生產的貨品運送到應該運送的地方。
總之,管理人要按照計劃目標,隨時作出適當的修正。
管理人對生產工序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工序很多,處理一張訂單的部門和員工,數目可能很龐大,資源分散了,如果沒有緊密的控製,便很容易搞出種種問題。例如,材料到底送到哪裏去了?為什麼會不足夠?是不是錯誤的生產程序弄出很多次貨?諸如此類,如果沒有監控,有時管理人也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生產程序失控,最典型的結果,就是浪費資源,甚至無法如期交貨。因此而要賠錢。在此,管理人就推卸不了責任。
勿讓生產目標與結果出現嚴重偏差
嚴格地說,如果生產過程控製得好,生產目標應該和生產的結果一致,或相去不會太遠。在產品的規格上,當然不可能不符合訂單的要求,製衣企業接到襯衣訂單,總不能把襯衣變成外套。一切生產都要按規格行事。而實際完工的日期,也應該不會和生產計劃書上所訂的日期相差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