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溯源
《孫子兵法》中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兵不厭詐”。其要訣是:迷惑敵人,保護自己,然後一舉得手。
具體做法就是要避開敵人的銳氣,然後擾亂軍心,使敵人疲於奔命,最後攻其暮氣,以逸待勞,乘虛而入,即是所謂多放煙霧、避實擊虛等策略的運用。
春秋時期,因為北方的胡地盛產名駒,可做戰馬。鄭國的國君鄭武公,一直想攻打胡人,將胡地收歸己有。鄭武公在心裏盤算了很久:怎麼樣才能在不大舉進攻的情況下占領胡地呢?因為他很清楚,如果直接進攻,損失一定會很大。後來一個計劃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終於在鄭武公的心中形成。他於是首先派遣大臣出使胡國,要求和胡國共結盟好,和平相處。胡人的酋長雖然表麵上答應了,但他也是一個工於心計之人,實際上並沒有放鬆對鄭國的戒備。
為了使胡人真正放鬆對自己的警惕,鄭武公又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胡人的酋長做妃子,胡人的酋長也沒有拒絕。但是在和鄭國相鄰的邊界上,依然屯駐重兵,可見他對鄭國的戒心並沒有因此完全消除。
鄭武公又於是想了一個計謀。“我想增強國勢,開拓疆土,依你們之見,先攻打哪一個國家比較合理呢?”鄭武公在一次朝會上對文武官員發問到。
“君上,臣以為攻打胡人更容易奏效。”有一位大夫看出鄭武公有意討伐胡人,心想,如果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武公不謀而合,一定會得到重賞。
“好大膽子,我與胡主已聯姻,成為兄弟邦,你竟然勸我攻取胡國,這不是要損害我們的邦交嗎?”誰料,這個主意遭到鄭武公的大聲斥責。他命人將這個大臣拉出去,重重打了30大棍。
結果,這件事很快便傳到胡國,胡國的酋長終於確信鄭武公沒有攻打自己的企圖,於是放鬆了對鄭國的防範,撤回了屯駐在邊界的守軍。
一看胡人撤了駐軍,鄭武公的目的終於達到了,於是他下令兵發胡國,很快就占領了胡人的地方。鄭武公竟然來了這麼一手,胡人酋長真是做夢也想不到。
◎行動指南
“兵不厭詐”,商場如戰場,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讓人捉摸不透。市場競爭與用兵之道相似,但是,這種戰場是一個無形的市場,市場競爭通常不會像戰爭那樣存在正麵交鋒,但也充斥了很多的危險。因此市場競爭更依賴於競爭者在整個競爭過程中戰略和戰術的應用。
201.認識到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一語道破
知人容易,自知者難。人貴在自知之明。企業的發展同樣如此,隻有不斷認識自身的不足和缺點,企業才能有調整改進的機會。從而在競爭中取勝。
◎故事溯源
寶馬公司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已經從一個小型汽車廠發展成為了一家深具潛力的汽車公司。埃伯哈德作為寶馬公司的總裁,此時決定要把寶馬在未來10年內打造成德國排名第一的汽車品牌。但當時,這一目標的實現一方麵遇到了創新能力停滯不前的阻力。另一方麵,“奔馳”的有力競爭也是很大的挑戰。
20世紀60年代,寶馬就開發出了三個係列的原型發動機。寶馬借此成果在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他們多年來在創新能力方麵卻沒有什麼明顯的進步。真是禍不單行,與此同時,奔馳的發展對寶馬公司造成了相當大的威脅。因為就在寶馬公司開發創新停滯不前的時候,奔馳公司卻推出了一種在市場上反應良好的小型車。為此,寶馬公司推出了最新發展的得意之作——寶馬5係列車型,希望以此同奔馳公司相抗衡。但是事與願違,寶馬5係列車型在市場上的反應仍敵不過奔馳汽車。
寶馬公司的總裁埃伯哈德麵對現狀,態度明確。並且認為:“認識到問題就等於解決了問題的一半。”接下來,他一再強調,隻有拋棄固步自封的心態,公司才能突破停滯不前的難關。因為他認為,公司業績不振的最大原因在於有太多的人害怕犯錯誤而不敢果斷地放手去幹。他向各部門主管語氣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埃伯哈德為了展開全麵的反擊,最後決定對寶馬7係列汽車進行改良,和奔馳S級車係列決一雌雄。新車一麵世,立刻獲得了全麵的勝利。因為這個係列聚集了寶馬20世紀30年代汽車的大成。在和奔馳戰鬥了17年又5個月之後,寶馬終於在1987年反敗為勝,成為德國國內高級轎車的銷售冠軍。正如埃伯哈德所說:“和奔馳的較量就好似一場長期抗戰。”
◎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