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他們身上缺乏E元素。什麼是E元素呢?就是精力(Energy)、興奮(Excitement)、熱情(Enthusiasm)、努力(Effort)、活力(Effervescence),甚至是開支(Expenditure)。企業管理者應能夠把員工身上的這些E元素激發出來,讓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多更大的價值。
怎樣才能激發員工的士氣,讓員工身上的E元素發揮出來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呢?成功的企業都有其一定的方法,每個企業的具體做法也不一樣,但是總結起來,這些企業一般會從以下幾方麵去努力:
首先,企業應有能鼓舞和激勵員工的遠景目標。企業的遠景目標要能夠召喚並驅使人向前,它能激發員工內心有意義的價值,並能鼓舞追隨者。
第二,使員工了解自己工作的價值。 沒有什麼比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毫無價值更讓人士氣低落的了。所以一定要讓員工了解自己的工作的價值何在,不管是處於技術崗位、管理崗位或行政後勤崗位,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企業管理者應首先讓員工充分了解自己崗位的價值,使員工意識到自己是在做有意義的工作。
第三,給員工以一定的自由度,讓員工進行自主管理。 員工在一種被動執行上級指令的狀態下工作很難發揮出創造性來,員工也會很快覺得工作比較刻板與乏味,從而喪失工作熱情與積極性。因此上級給員工適當的授權,而不是事必躬親或事無巨細都安排好,能夠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是工作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機器,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使員工對工作充滿熱情。
第四,要鼓勵創新。 員工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內容總是一成不變,就會感到缺乏新鮮感,從而逐漸形成惰性,即使是很簡單的工作,也可能做得力不從心。所以,應鼓勵員工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從而對原有工作進行改善。員工在一種持續改進工作動力的驅使下,會更積極努力地工作。當然,這種創新不一定是徹頭徹尾的創新,可以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對部分工作的方法、內容等進行創新,繼承原有的合理的部分。
第五,建立一種相互信任、融洽溝通的氛圍。 企業是一個整體,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崗位都是企業鏈條上不可缺少的一環,因此要想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必須要協調各個部門、各個崗位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務,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要進行順利的溝通,信任是一個前提和基礎。員工隻有在信任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充分地溝通。所以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在企業內建立一種相互信任、融洽溝通的氛圍。管理者應當信任員工,員工也應信任管理者。員工之間也應相互信任,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進行融洽地溝通。
最後,企業應重視人性化管理。員工不是工作的機器,他首先是人,有人的各種需求。企業應了解員工的需求,員工的生活,員工的興趣、愛好。企業應能適當尊重員工的需求,如定期舉辦一些活動等,讓員工不僅有工作上的緊張,也有身心上的放鬆。
當然,激發員工的士氣,開發員工的潛能,除了以上所說的幾個方麵,還有其他一些方法。總之,管理者應有這種意識,就是要不斷地去提高員工的士氣,讓員工身上的E元素充分發揮出來,讓員工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更好地為企業創造價值。
★對員工不要太吝嗇
領導辦事,貴在用人,而要用好人,則首先應給人以一些好處和利益。古今中外,用人而不予人利益就能辦好事的則是很少見到。人世間任何一個人的進取精神和事業心,都是與某種利益相關聯,或為立功,或為立言,或為財利,或為子孫之業,或為精神上的快樂。
"主將之法"在於攬英雄之心,其方法之一就是考慮人才的利益要求。《三略》中說:"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贍以財,則士自來。"意思是說:用人的方法,就是按功行責,有大功者封以爵位,以示其尊,以成其名;並給予財物以供養他,以濟其生,以濟其家。這樣才能使能人誌士無後顧之憂,無叛逆之心。所以兵書中總結說:"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就是說,尊崇有才能的人,那麼智謀雙全之士就會投奔於你;俸祿優厚,忠義之士就會死命報效。所以在對待真正的能人賢才時,不要吝惜錢財,封賞有助之士,不要有意拖延,錯過最佳時機。這樣就能上下團結,並辦成事。如果不考慮賢能人的利益要求,一味地隻要他們奉獻,這就猶如隻要馬兒跑,卻不給馬兒草料一樣,久而久之,則必然人心渙散,就會有背離之心,而無效命之恩。一般來說,誌士仁人對於利益並不過分要求,所要求的多為處尊位、揚其名。但是不過分要求利益,並非不要利益。因為才智之士其才能所帶來的利益是巨大的,有時候他們的一個策略、一次謀劃,頂得上千軍萬馬。所以尊之以爵,以顯其名,贍之以利,以對其功,是用人的基本法則。
韓信攻下齊國後,派使者請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初不想封,謀士張良勸之,終於封為齊王,而劉邦最後借助韓信的軍事才能而建立漢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