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寬容激勵——用寬廣的胸懷激發無限的鬥誌(2 / 3)

這位表演大師並沒有因為弟子看不出自己的用心而責怪他,反而對他的細心進行了嘉獎,可謂別具匠心。這樣既沒有打消弟子以後細心麵對生活的熱情,又為後麵的教導埋下了良好的伏筆。

在公司中,新員工由於不懂行規,有時往往會提一些很錯誤的建議,做一些並不正確的事。作為公司的管理者,即使知道員工好心提出的意見是錯誤的,但最好不要直接指出來,而應該謙虛地接受並感謝他,以後再尋找機會婉轉地讓他明白真相。如果管理者說話的態度和方法讓對方生氣,對方就會和管理者對立,拒絕接受。如果新員工的積極性受到挫傷,以後他再也不敢提出意見,沒有了創新和膽量,以後怎麼在公司發展呢?

優秀的管理者不會一味地盯著員工犯下的錯誤不放,他會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員工的錯誤,通過這次錯誤激勵員工,讓員工在接受懲罰時懷著感激之情,進而達到激勵的目的。

糊塗一次又何妨

毛澤東經常喜歡引用的一句話是:“諸葛亮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讀曆史的人都知道,呂端小事是糊塗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大事清楚。呂端算得上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有誌投身管理的人,不妨學學他。

千萬不能學時下的一些經理們:他們似乎患了一種綜合征,都存在不安全感,對任何事情都想弄個一清二楚,浪費許多時間去調查每個員工在做什麼,懷疑是否有人效率低下,是否有人工作失誤。擔心沒有自己的過問和參與員工就無法將事情做好,他們完全沉溺於一些日常瑣事之中。這是許多人根深蒂固的弱點。這樣的管理者希望第一個知道員工出現的錯誤,也希望員工第一個告訴自己;他們喜歡翻閱那些長篇大論式的報告、大堆的資料和分析;他們可能每5分鍾就要接一個電話,當他們越來越多地獲取這些無用的信息時,便創造了一種沒有必要的忙碌情景。

管理者認為信息就是力量,這些深感不安的經理們往往以為他們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就可以變得更加有力。作為管理者,如果你真正將某一工作委托給員工去做,你應該相信他們能夠有效地完成工作。一旦你自己親自去掌握信息,自己作出決定,實際上就是解除了對員工的委托。

作為管理者,忽略掉某些工作確實對自己和員工都十分有利。但對於那些重要的工作必須親自去做,如會見顧客,與員工一起談論昨天的方案,考慮部門的長期發展規劃,與部門的其他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進行培訓等。其他的事情,完全可以不去過問,可以委托員工單獨去做,讓他們定時彙報結果即可。管理者不用考慮員工每天如何完成工作,而隻需看看他們每天做了些什麼。也就是說,對於工作中一些無關緊要或者一些細小的事情,應該學會有效地忽略,讓員工自己去處理和麵對。

有效忽略,就是讓員工獨立去完成工作,而不要過多進行幹涉,相信他們如果出現錯誤或者想作出工作改進之時,會主動和你討論問題的解決辦法,請求得到你的支持。學會有效忽略,管理者就會擁有更多的時間去鍛煉,你因此而得到放鬆,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者確實可以一試,你會發現,即使你對所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部門也不會因為你的忽略而大亂或消失。事實上,如果沒有你不時找員工去了解一些無用的信息,他們會一切正常,而且可能幹得更好。

管理者應注意那些重要的東西,對於一些小事不妨裝裝糊塗。

寬容也是激勵

廣西柳州某知名煙草公司有一個煙葉倉庫,清一色的大嫂庫管員們,常利用工作間隙,出門買些青菜回來,聚在庫門口剝皮、掐葉、嘮嗑。新任主管見後,故作糊塗:你們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了,幹嗎還幫我們的食堂弄菜?大嫂們哈哈大笑。此後,再也沒有發生類似事情。

上述事例說明,表揚是激勵,批評是激勵,寬容同樣是激勵。寬容,不等於“睜隻眼閉隻眼”的“好人主義”,也不等於敷衍了事的“形式主義”,更不等於放任自流的“自由主義”,隻要運用得當,就可以成為一種能促人“自查自糾”、催人痛改前非的激勵措施和管理藝術。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寬容激勵可采用以下兩種形式。

一是根據中國人的“麵子”文化,采用“暗示”寬容進行激勵。中國人愛“麵子”,所謂“人活臉,樹活皮”。當發現員工犯有小錯時,不急於批評、橫加指責,而是用員工能理解的方式委婉地暗示,既讓當事人不好意思,也給當事人一個台階,從而使其自覺反省並主動糾正自己的行為:領導給了我麵子,我也一定要給領導麵子!如果能像上述那位新主管一樣,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故作糊塗的方式,讓員工忍俊不禁,則效果更佳。

二是根據中國人的“感恩”文化,采用“明示”寬容進行激勵。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甚至“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員工犯有較大的錯誤時,不是立即“痛下殺手”、“一棍子打死”,而是嚴肅地指出其嚴重後果及即將麵臨的嚴厲處罰。當員工求情時,應嚴肅地告訴他:隻有豁出自己的老臉,甚至與其他領導“翻臉”,才有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的可能。從而讓員工明白:上司是在用他的尊嚴或前途賭自己的明天。這樣,員工就會或怕欠不起人情而甘心認罰,或怕影響上司的前途而在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之後痛改前非,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這就是寬容激勵所能達到的、非表揚與批評激勵能及的驚人效果。因此,好的管理者一定要會善用寬容激勵。

寬容不等於縱容

管理離不開懲罰。許多人一談到寬容,就把寬容和懲罰對立起來,甚至認為懲罰就是不寬容,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懲罰是針對工作中的錯誤和失職的懲處,寬容是針對員工的缺點和弱勢的諒解與接納。有缺點不等於犯錯誤,有弱勢不等於會失職。法約爾在論證指揮職能時,特別強調必須淘汰不稱職者。如果管理者不能淘汰不稱職者,就等於放棄指揮權。所以,以寬容為名,庇護錯誤和失職現象,隻會對經營管理造成損害。所以,寬容不是縱容,更不是慫恿。把握這一界限,對管理行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實工作中,傑出的管理者,往往能夠在寬容的同時又厲行懲罰。比如,斯隆在通用公司時,高管層的種種特性甚至怪異都可充分展現,但是對失職現象則決不留情。曾經擔任過武漢柴油機廠廠長的德國人格裏希,對青年工人的種種缺陷不足都能十分體諒,甚至愛護備至,但是對違紀現象則堅決懲處。廠黨委書記曾為了不處分某個違紀青工而說情,但這個老外並不買賬。在這些管理者眼裏,寬容是人性的體現,而懲罰是職責的要求,二者不但不矛盾,反而是高度一致的。沒有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就不能形成寬容;而正是這種寬容心態,才能形成對事業的真正追求。反過來,沒有對錯誤的懲罰,就無法推進事業。